最后的皇权(1894-1924)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最后的皇权(1894-1924)

  • 版 次:1
  • 页 数:318
  • 字 数:30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3651305
作者:李涛 著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编辑推荐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924年宣统皇帝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其间的30年对满清皇室而言如白驹过隙。就在冯玉祥的革命军逼宫之前,溥仪还在过着“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日子。但这30年于中国,却是苦难的30年,也是大变革的30年。尽管在很长时间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都排斥变革,认为完美无缺的自己并不需要做什么变化。甲午战争彻底击碎了中国人的上国梦,让中国人痛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逊色于外国的并不仅仅是长枪和大炮。  
内容简介
  从1894到1924,在复辟与反复辟中,英雄与国贼并起,先驱者和保守者迭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浸染着悲剧色彩,可将他们的悲剧穿在一起当作一整幕戏,又会发现,这幕戏却并不是悲剧。历史可以很残酷,历史又前向而行,个人的悲剧后面是时代进步的希望,溥仪离开紫禁城时,并没有谁喊着“扶清”口号前来相助。那时,并非所有中国人都能理解孙中山等革命者的苦心,可这些人毕竟开了中国现代化之先,让后来的人可以顺着这“现代化”的命题,将历史演绎下去。就是在他们一次次失败的起义、革命、运动中,皇权政治风光不在。从1894到1924,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的大变革时代。
目  录
导言:30年的帝国挽歌
第一章 1894:甲午年的耻辱
一 不合时宜的寿宴
二 旅顺失守与北京城的锣鼓喧天
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
四 发誓“终生不履日地”
第二章 慈禧拒绝再战逸仙起而革命
一 丢了工作的“裱糊匠”
二 无权皇帝的无奈
三 非革命不足以中兴
四 小试牛刀,失败了
五 逃亡在伦敦的秋天
第三章 老太后恋权恋位维新百日短命
一 皇上在狂生那里看到希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1894:甲午年的耻辱
  一 不合时宜的寿宴
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本不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但历史决定了那一年的特殊。那一年的农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60岁的生日。慈禧太后,那时的大清国举足轻重的顶级人物,她的身份地位决定了1894年是大清帝国的“老佛爷大寿年”。
从这一年的夏天开始,北京城就弥漫起过节的气氛。
那时候,中国人要大操大办的节日不多,皇帝、皇太后的寿辰就是国家的重大节日。中国人祝寿极其重视整寿,慈禧的六十大寿定要大办特办风风光光。从紫禁城东华门到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都搭建起各式各样的漂亮棚子,看得人眼花缭乱。十年前慈禧过五十大寿时,刚好赶上中法战争,寿典进行得并不那么痛快,再往前推十年,慈禧的四十大寿倒是过得不错,只是生日过完没多久,她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就因一场怪病身亡了。虽然慈禧也知道,时下局势不好,朝廷需要银两应对日益紧迫的国内外局势,但她却不想为国家大局放弃这好不容易盼到的整寿生日。
当时的朝廷,事事要看慈禧的脸色,慈禧的脸一拉下来,所有的文武大臣们包括光绪皇帝都胆战心惊。大家一早就摸清了慈禧的心思,谁都不好在办生日宴上惹慈禧发脾气。慈禧曾说过:“今日令我不欢者,吾亦令彼终生不欢。”
  仗要打,慈禧的生日更要办。
 ……

 最后的皇权(1894-1924)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