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高医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伤寒论讲义(高医教材)

  • 版 次:1
  • 页 数:309
  • 字 数:464000
  • 印刷时间:2007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2387168
  • 丛书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作者:姜建国 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内容简介
《伤寒论》是以外感病为契机阐述疾病辨证论治的经典医著。其首先开创的六经辨证体系、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严谨而灵活的组方用药规律等,都为后世中医学树立了典范。为中医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我校第一代伤寒学家徐国仟、李克绍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和研究数十年,对许多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对习习相因的传统说法,提出了新颖的观点,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伤寒学术思想,并主持编写了我校的第1版与第2版《伤寒论》教材,后由张桂珍、姜建国教授分别主编了第3版与第4版《伤寒论》教材,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为保持、发扬我校的伤寒学术特色,在前教材的基础上现重新编写我校《伤寒论讲义》。兹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本教材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为指导思想,突出《伤寒论》理法方药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思辩性,力求立意新颖,概念清楚,文字简练,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便于教学与自学。
二、本教材以明代赵开美复刻宋本《伤寒论》为蓝本,内容断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计8篇,398条,儿3方。凡条文字句,悉遵赵本;凡属于原文,悉用繁体。
目  录
总论
一、《伤寒论》的概况述要
(一)成书与沿革
(二)篇目与体例
(三)伤寒与温病
二、《伤寒论》的巨大贡献
(一)奠定辨证基础
(二)确立治则治法
(三)揭示组方大法
三、《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一)六经辨证的概念
(二)六经辨证的源流
(三)六经辨证的体系
(四)六经辨证的特色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人身阳气,敷布体表,卫外为固,领域最广,是为太阳。太阳即阳气较多之意,又称巨阳。《素问·热论》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张景岳云:“巨,大也。太阳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故诸阳皆其所属。”均从不同角度阐释太阳为巨阳。
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伤寒论》的太阳病,主论膀胱。足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人循膂,络肾属膀胱,行身之背。背属阳为表,是人体阳气最集中的一个部位,为诸阳之长。膀胱脉与肾脉相连,互为表里。《灵枢.本藏》曰:“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为津液之腑,两者通过肾阳的气化,则津液循三焦外出皮肤而为汗,下输膀胱而为尿。
太阳主一身之表,统辖营卫,抵御外邪入侵,保护机体,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为六经之藩篱,即《灵枢·营卫生会》所云:“太阳主外”,吴崑曰:“太阳有敷畅阳气的作用,其气向外,主表而又主开。”故太阳之气行于体表,在六经之最外层,又具有卫外的功能,因而有“太阳主表,为六经之首,总统营卫,而为一身之外藩”之说。
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间之动气,以中焦为中继,外而敷布于体表,即太阳之阳,起着温煦体表,固护腠理的作用。营卫化生于中焦,卫主卫护于外,营主营运于内,卫气的生理功能靠营气不断支援,即“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故营卫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主表,少阴主里,太阳卫外之功能,根源于肾阳,肾阳充足,则太阳的卫外功能亦强,反之,太阳失护,就会导致为少阴病。少阴里虚,也会导致太阳失固,易感外邪而发病。
《素问·评热病论》曰:“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太阳主肤表,统营卫,当外邪侵袭人体时,先中于皮毛,太阳首当其冲,出现一系列表气不和、营卫失调的脉证,谓之太阳病。其典型脉症为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卫气趋于体表以抗邪则发热、脉浮;卫气不能卫外则恶寒。脉浮、发热、恶寒,是太阳气化之为病。外邪袭人,不但能影响太阳的气化,也能袭人太阳经络。太阳经络受邪,营阴滞涩,则见头项强痛,这是太阳经络之为病。以上脉症,统称太阳表证。
由于病人体质强弱的差异、感邪性质及程度的不同,故太阳病又分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三种类型。太阳中风证以汗出、脉浮缓为特征;太阳伤寒证以疼痛、无汗、脉浮紧为特征;太阳温病以发热而渴、不恶寒为特征。《伤寒论》以前两类证候为太阳表证的主要证型。
……

 伤寒论讲义(高医教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