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直观——论麦克卢汉传播学研究的现象学方法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媒介的直观——论麦克卢汉传播学研究的现象学方法

  • 版 次:1
  • 页 数:151
  • 字 数:150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6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1352122
作者:范龙 著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编辑推荐
作为一位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学者,麦克卢汉的声名曾经大起大落,几度沉浮。有关他的评论无论是褒是贬,大都局限为一种随意性的言说,少有学理层面的探讨,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价值;而对于其思维方法的认识则尤为肤浅混乱,长期充斥着各种不合事实、不负责任的狭隘偏颇的观点,严重阻碍了“麦克卢汉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本书提出可以通过将麦克卢汉的思维方法纳入现象学的视野加以考察而对之作出某种相对确切和深刻的理解与判断。  
内容简介
作为一位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学者,麦克卢汉的声名曾经大起大落,几度沉浮。有关他的评论无论是褒是贬,大都局限为一种随意性的言说,少有学理层面的探讨,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价值;而对于其思维方法的认识则尤为肤浅混乱,长期充斥着各种不合事实、不负责任的狭隘偏颇的观点,严重阻碍了“麦克卢汉研究”的发展和深入。
针对上述状况,本书提出可以通过将麦克卢汉的思维方法纳入现象学的视野加以考察而对之作出某种相对确切和深刻的理解与判断。本书认为,现象学作为现代西方最主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具有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从根本上标志着一种以本质直观为核心的哲学方法。通过对麦克卢汉著作的文本学解读,本书发现,麦克卢汉的传播学研究明显体现出“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其*代表性的“媒介即讯息”的论点宣示了可被直观把握到的媒介本质,它作为对关于媒介效应的自我意识体验加以现象学的描述和反思的必然结果,实际上正表现了麦克卢汉在有关媒介的认识领域中对于本质直观的成功运用。基于上述认识,本书指出,麦克卢汉可被视为一位主观上虽未参加现象学运动,而客观上却在其学术实践中遵循和运用了现象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的“广义现象学家”,其传播学研究与现象学方法之间存在着显著联系。
作者简介
范龙,男,1976年生,湖北武汉人。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和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分获新闻学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一
序言二
1 绪论:一项着眼于“方法”的麦克卢汉研究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麦克卢汉:一位由特殊经历造就的传播学家
2.1 从文学批评到传播学研究
2.2 “新批评”与伊尼斯巧合的双重影响
3 现象学:一种本质直观的哲学方法
3.1 作为“方法”的现象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2 麦克卢汉:一位由特殊经历造就的传播学家
本章简要回顾了麦克卢汉早期从事文学批评的历史及其转向传播学研究的经过,指出分别在文学和传播学领域内对麦克卢汉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新批评”与伊尼斯,均因在其各自的学术研究中表现出面向事情本身的实事性的认识态度而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象学的方法论精神,可能对麦克卢汉日后运用现象学方法来进行传播学研究起到了某种引导作用。
  2.1 从文学批评到传播学研究
众所周知,作为一位典型的“半路出家”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学术生涯可被明晰地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属于文学批评,后一阶段则属于传播学研究。
以文学批评家的面目出现的麦克卢汉,显然没有给世人留下什么印象,然而这段看似无关的经历却对其日后的传播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麦克卢汉早年的文学岁月作一粗略的回顾是必要的。有关传记(由加拿大作家马尔尚所撰写的《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以其翔实的史料和精辟的分析而被公认为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麦克卢汉传记。鉴于此,本书对于麦克卢汉相关经历的介绍大都取材于该书)告诉我们:1911年6月21日,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埃德蒙顿市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1928年至1934年,他在就读于曼尼托巴大学期间,逐渐表现出对于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将其确定为自己的主攻专业。
  ……

 媒介的直观——论麦克卢汉传播学研究的现象学方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