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心理治疗—当代精神分析的新成就(万千心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理咨询与治疗 >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当代精神分析的新成就(万千心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994632
  • 丛书名:心理咨询与治疗
作者:(美)博斯克 等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了解当代精神分析新发展的必读书。同时,这也是一本指导心理治疗师如何将“主体间交互性”理论应用于治疗当下的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的教材,它概念清晰、条理分明,同时结合案例很充分地展现了主体间性心理疗法的内涵、技术和过程。这种疗法更多的是训练一种对当下体验过程的敏感、对来访者感受多样性的理解、对治疗师与来访者互动中彼此情感协调性的觉察。
作者简介
本书的两位作者Perter Buirski和Pamela Haglund 直承由史托罗楼等发展而来的主体间性心理疗法学派,是十分优秀且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
目  录
推荐序
序言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第二章 主体间感受性
第三章 洞悉来访者的内心:情感协调以及共情—内省式倾听
第四章 关系的重要性
第五章 主体间心理治疗的实践
第六章 主体性经验的阐释
第七章 治疗关系的校正与调整
第八章 扩展——主体间理论与督导
第九章 主体间视角下的心理治疗
前  言
我们谨以本书送给对心理治疗以及主体间理论感兴趣的读者。在研习心理治疗或精神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和你们一样,当过来访者,做过学生,也当过老师。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走到今天,最终完成本书。
我们的理论最早起步于自我心理学,并首先从自我心理学的视角探索精神分析理论。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我们逐渐总结了自己的理解与发现。其实,发展一个颇具实践性的理论并非易事,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过焦虑、有过恐惧、想过放弃,也有充满自我怀疑的时刻,最终,是坚定不移的希望、信心以及汗水播种收获的喜悦让我们坚持下来,并走到现在。成长,就是静候花开的过程。
经验告诉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治疗师,就好似我们的成长之路,需要终身的学习与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捷径可走。正如从婴孩到成年,谁也不能逃避那个注定充满矛盾和冲突的青春期。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总是和孩子互相影响,彼此磨合,最终,在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个孩子才长大成人。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之路亦是如此不易。
媒体评论
  Peter Buirski和Pamela Haglund撰写的本书为心理治疗著作又添异彩。本书所呈现出的主体间心理治疗的视角和方法十分有价值。它清晰地介绍了主体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辅以临床案例帮助大家理解与实践。它加深了我们对咨询过程中“人本”这一概念的体会,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心理动力学派的发展动态。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初级治疗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治疗师,都会从中获益。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作者
Nancy McWilliams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精神分析理论以人类行为与动机为研究对象,为人类正常的心理发展和异常心理的形成提供理论解释。然而,人们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感受是因人而异、不断变化的。对这些不断变化的经验与感受来说,抽象笼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仿佛有些束手无策。主体间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则刚好填补了这一不足,该理论对心理学某些概念进行了修正;解释了人为什么以直接获得内心和关系体验的方式感知世界、产生行为。主体间理论包含很多有趣的概念和观点,本书不但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还介绍了该理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此外,本书还对“主体间性以主体性为基础”或“主体性以主体间性为基础”这一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主体间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对自我的感知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人类对自我的感知是主观体验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在特定场合下,一个人所能意识和感知到的全部信息以及意识之外的很多内容统称为主观感受或主观经验。人出生后就开始和外周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孩提时期与抚养者的关系以及生活环境的好坏可以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久而久之,人和周围世界的互动就形成了特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就是我们感知自我与世界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主观性和特异性。因此,主体间理论指导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是以关系为背景探索来访者和他人互动的特有“模式”;而这些模式正是形成人们产生当下感受的基础,也是新的组织方式(经由心理咨询获得的新的经验组织方式)的原型。
很多不同取向的精神分析学派都很重视动机结构,因为动机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正常的与异常的)的基础。比如,弗洛伊德将性和攻击本能视作人的两大基本动机,而现代关系理论学派则将“关系的创建和维持”视作人类的基本动机。
和其他现代关系理论相一致,自体心理学和主体间理论认为早期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不足以解释复杂的人类心理活动。Lichtenberg等人提出的观点对现代主体间理论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该理论认为(1989):动机只能从现实经验中产生(p.2)。人类动机(如进食、性满足、依恋等五大动机系统)的终极目的就是提高、维持或重建自我统合感。“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满足欲望或需求的方式就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经验”(p.2)。
书摘插画
插图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当代精神分析的新成就(万千心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