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名词动用中的句法机制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汉语名词动用中的句法机制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07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279286
作者:程杰 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编辑推荐
用形式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我们的民族语言是一片风光无限的天地。中国台湾学者、中国香港学者和美国的华裔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贡献很大。
“名词动用”在古代汉语中,其用例俯拾皆是,和现代英语的情形非常相似;可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动用”就不能随心所欲了,和现代英语的情形相去甚远。是什么造就了这种跨语言的差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大都从语用、认知、功能等这些外部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本书主要探讨汉语名源动词构成中的句法机制。  
内容简介
汉语名源动词可以从“构词—句法”的角度得到合理的分析,该分析选取的理论框架包括一条显性的句法操作和两种轻语类。前者是指动词补语并移,即动词中心语移位时,可能连带其补语中除指示语外的部分并移;该操作作为一种选择性的动词移位方式,在一定的允准条件下发生,得到广泛的经验支持。后者包括元动词和虚介词。元动词独立于核心功能语类口和助动词,和普通实义动词同属词汇语类V;虚介词是一种连接不及物动词与其后名词性成分的语类。
根据Vendler(1967)的事态类型,汉语名源动词可分为状态类、成就类、完成类和活动类四种,每一类名源动词都通过动词补语并移这一显性句法操作而生成,该操作涉及一个或一个以上处于动词中心语位置V的元动词和动词短语VP的补语位置上以一个虚介词为中心语和源名词为补语的介词短语PP。四类名源动词的推导所涉及的元动词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但推导所依赖的句法结构和句法操作是一样的。基于轻语类的动词补语并移对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化现象提供了简洁、统一和系统的解释。
汉语名源动词的句法推导为以下相关现象提供了解释:①状态/成就类名源动词与完成/活动类名源动词在数量上的不对称以及名词和形容词在动词化方面的语类不对称;②名源动词的体态变化的模式;③完成类动词在汉语中的存在;④元动词对名源动词体态的决定作用;⑤名源动词的事态结构的合成性;⑥名源动词的语义生成。
目  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Glossary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1.2 Denominal Verbs in Chinese
1.2.1 The Criteria
1.2.2 The Data
1.2.3 Semantic Properties of DNVs
1.3 Previous Approaches to DNVs
1.3.1 The Lexical/Morphological Approach
1.3.2 The Pragmatic Approach

 汉语名词动用中的句法机制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