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文化、城市:文化批评哲学五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符号、文化、城市:文化批评哲学五题

  • 版 次:1
  • 页 数:120
  • 字 数:13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0075223
  • 丛书名: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
作者:(德)佩茨沃德 著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内容简介
这本《符号、文化、城市:文化批评哲学五题》汇总了过去十年间我一直关注的三股哲学思潮。首先是对系统性的人类文化哲学的探寻。在整个20世纪,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对这种哲学方法的范围的界定无疑最为深刻。本书的第一篇论文在现代哲学思想的历史背景下勾勒出了卡西尔的名著《符号形式的哲学》 Philosophy of Symbolic Forms)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什么是人类文化哲学的主题?它们与符号思维又有什么关系呢?其次惯穿全书的是作者所提出的文化批评哲学的概念。另一篇论文《美学与文化哲学,或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从美学的包席阐述了文化批评哲学的概念。本书最后两篇论文运用同样的方法从批评哲学的视角聚集于都市文化。
作者简介
海因茨·佩茨沃德(Heinz Paetzold),生于荷兰,现任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与卡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Kassel)哲学教授,东京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克拉考夫大学(波兰)客座教授,国际美学协会主席。还担任扬·凡·艾克学院(Jan van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符号与文化:卡西尔的概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二章 文化与批判
 一
 二
 三
 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符号与文化:卡西尔的概念:
在本文中,我不打算直奔主题,而是通过不同的路径探讨符号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的第一条路径是探寻“概念史”(Begriffsgeschichte history of concetps)所蕴涵的“文化”概念的意义。顾名思义,德语中所谓的“概念史”是对于盎格鲁一撒克逊“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与哲学史学(histotiography of philosophy)所不能涵盖的哲学概念的处理方式。概念史的目标是,在不依赖于某种哲学理论体系的情况下揭示某一个术语的意义所发生的根本性转换。然而,如果不从其所在的哲学框架入手,我们就无法充分地澄清卡西尔的“文化”概念。这种委婉的说法表明,“概念史”本身有所不足,因而必须超越。
为了充分地理解卡西尔的“文化”概念,我采取了第二条路径。出于相互对比的考虑,我将介绍三位历史性人物(我个人认为他们应该被尊奉为现代人类文化哲学的“开山鼻祖”):詹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Johann Gott-frled Herder,1744~1803)以及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他们意欲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因而都呼吁某种特定的哲学“转向”。我们将会看到,卡西尔对这些转向一概认同,并且通过把它们集中在符号思维(symbolic thinking)的旗帜之下而赋予它们新的意义。符号思维于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哲学之原则。
符号思维隐藏于卡西尔哲学的基本概念——比如“符号形式”(sym-bolic form)和“符号的充实性”(symbolic pregnance)之背后。这些基本概念乃是通达“文化”概念的万能钥匙。在本文中,我将拈出道德这一符号形式,对之进行集中的、较为详细的论述。……

 符号、文化、城市:文化批评哲学五题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