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

  • 版 次:1
  • 页 数:544
  • 字 数:36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6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1958747
作者:单纯 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编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儒学研究》第16辑,内中具体收录了:《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探析》、《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初探》、《论儒学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理念》、《当代儒学范式——一个初步的儒学改革方案”》、《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等研究文章。
目  录
致辞
在“2007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在“2007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上海师范大学李进校长致辞——2007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开幕式
在“2007国际儒学高峰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第一编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儒家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论纲)
精神强力论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探析
对儒学传统与民族精神关系的点滴思考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初探
弘扬儒学核心价值,培育民族精神
论儒学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理念
我们今天应当如何普及儒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编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儒家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论纲)
  中央民族大学 牟钟鉴
一、儒学是人学(怎么做人。如何治世),不是神学(不引导人们向往天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不以崇拜超人间的神秘力量为主轴),但保留宗教性(畏天命、重祭祀)
在儒家仁礼之学中,人学是基点,神道隶属于人道。“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是关键。人通过修养和教化,可以成为文明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不需要仰杖神的拯救。社会通过德政和礼义,可以成为文明社会,由乱世到大同,不需要等待神的恩赐。
二、夏商周三代是宗教文化,可以简称为尊天敬祖教
核心是三大崇拜:祭天、祭祖、祭社稷,形成郊社宗庙制度。周代强调“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出现重人轻神的萌芽。孔子的儒学是在超越三代传统宗教、发扬人文精神中形成的,它是一种“哲学的突破”,但它是“温和的突破”(见余敦康:《宗教·哲学·伦理》)。所谓“温和”,一是突出“人”,却不否定“神”,二是肯定“神道设教”,纳神道归于人道。敬天尊祖是礼文化的宗教形态,儒家学说是礼文化的哲学形态。
三、儒学的宗教观
由孔子开创、继由《礼记》系统化的儒家主流派的宗教观,其要点有:(一)“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不热心神道,又保持敬意,取中庸的态度。(二)祭祀报本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祀为“报本反始”(《郊特牲》),“不忘其所由”(《祭义》),有功烈于民者,祭祀以资纪念,故“祭思敬,丧思哀”(《论语·子张》),是情意的表达,并非为了得到神的护佑。(三)“神道设教”(《周易》观卦彖辞),“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祭者,教之本也”(《祭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中庸》)。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
 ……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