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经典:茶道·茶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线装经典:茶道·茶经

  • 版 次:2
  • 页 数:319
  • 字 数:319000
  • 印刷时间:2012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1541445
  • 丛书名:线装经典
作者:《线装经典》编委会 编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编辑推荐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大多乐意将茶道看成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艺术,一种富有智慧的修身之道。本书涵盖了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及茶的风情等四个方面,希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广大读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茶道”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内容简介

  全书从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茶的风情四个方面对“茶道”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其后还附有陆羽的《茶经》等。

作者简介

  《线装经典》编委会由几十位出版社资深编辑及策划人组成,是一支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团队。他们在出版行业都有成功的策划经验和扎实的编辑功底,对市场中的图书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曾多次成功推出了多套市场销售极佳的丛书,在业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目  录
第一章 话其史
第一节 茶的起源
传说与记事
古时传说
古书记事
解“茶”字寻茶树
“茶”字由来
茶树的起源
第二节 茶的发展
茶之为饮始自西汉
先秦说
三国说
西汉说
茶风渐浓于三国魏晋南北朝
媒体评论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诗中赞美之物即为茶。茶是世间最圣洁、最清灵之物,它立于中国浩瀚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笑看世事变迁,同时将自己的美好分与世人。人们在茶中品饮人间情、世间味,从而感悟出别样的茶味人生。
  仅仅一杯清茶,便已饱含世间百态。茶从不以高傲之态面对世人,无论贫穷富有、卑贱尊贵,每个人都可以享用它。达官富人以“红泥小炉、娈婉卯童”烹煮出的茶极致香醇;妙玉道姑用“梅花上收的雪”泡出来的茶清纯脱俗;布衣百姓用粗瓷大碗冲的茶也同样甘洌芬芳。从“白菜青盐米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样的句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郑板桥是多么的醉心于这种与茶为伴的闲逸生活。由此可见,在品茶之时,品的不只是茶味,更是自己的心境。人生如茶,茶在经过沸水冲沏、浸泡之后方可凝香吐味。人生亦是如此,只有经历人间冷暖、飘摇浮沉之后,方能感悟出人生真谛。
  如今,茶文化大为盛行,爱茶、好茶之人越来越多。一些人醉心于泡茶的艺术,并将其称之为“茶道”。然而,“茶道”仅指泡茶过程吗?其实不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茶叶的演变
  从发现野生茶树到现在,茶叶的形态和加工方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这种巨变中我们也可窥见中国制茶历史的悠久性。在形态上,茶叶经历了直接取自茶树的鲜叶,压制、晾晒后制成的饼茶以及变革加工后的各类散茶三种迥然相异的形态;在加工方法上,茶叶则经历了晾晒制干,压制成饼,蒸青、炒青以及现今门类众多的茶叶加工工艺四个阶段。
  形态各异的茶叶都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茶树品种、鲜叶原料质量、加工条件、加工技艺及饮茶风潮都会影响制茶工艺的发展和演变,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三者。
  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晏子“以茶代菜”,这里的“茶(荼)”都是指从野生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青叶。可见人们在最初发现和利用茶的时侯,都只是循其自然形态,并未进行加工,更谈不上讲究品种和加工技巧了。
东晋时期,由于茶从最初的药用、食用发展到作为日常饮料饮用,以及当时人工种植茶树的兴起,人们开始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原料的选择与加工上。
  早在东晋时期,已有地方开始运用制茶工艺了。《华阳国志》中提到:巴国把茶作为贡品进贡给周武王。巴国距周足有千里,显然,在当时落后的交通条件下,进贡给周武王的茶绝不可能是鲜茶,很有可能是晾晒或烘干后的散茶。但史料没有对其中的制茶工艺进行具体描述,所以后人也无从考证。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散茶的储藏和运输极为不便,人们便将散装茶叶跟米膏和在一起制成茶饼,即晒青饼茶。这种处理方法既能减小散茶的体积,又能延长其保质期,因此一直沿用至初唐时期。
  在唐代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蒸青茶饼取代晒青饼茶成为了当时茶的主要形式。因为晒青饼茶经过初步加工后仍有浓浓的青草味,而蒸青茶饼克服了这个缺点。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详细介绍了蒸青茶饼的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简单地说,就是将新鲜茶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串烘干。这种制茶工艺在中唐已经完善。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朝廷设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专门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技术不断革新,新品不断涌现。宋朝历代君王多嗜茶,且注重奢华,对贡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于是,龙凤团茶便诞生了。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太平兴国初,特制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载,龙凤团茶的制作工艺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于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以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后来,专为皇帝监制贡茶的福建转运使蔡襄发明了更为精致的小龙凤团茶。该茶用料考究、做工细巧,实属当时茶叶中的极品。
书摘插画
插图

 线装经典:茶道·茶经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