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经典: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 > 子部 > 线装经典:四书

  • 版 次:2
  • 页 数:351
  • 字 数:263000
  • 印刷时间:2012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1541131
  • 丛书名:线装经典
作者:《线装经典》编委会 编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编辑推荐

  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中国人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

 
内容简介

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中国人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其汇编者朱熹认为,研习四书应该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作者简介

《线装经典》编委会由几十位出版社资深编辑及策划人组成,是一支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团队。他们在出版行业都有成功的策划经验和扎实的编辑功底,对市场中的图书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曾多次成功推出了多套市场销售极佳的丛书,在业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目  录
关于四书
大学
大学章句序
经一章
康诰章
盘铭章
邦畿章
听讼章
知本章
诚意章
正心章
齐家章
治国章
平天下章
媒体评论
四书又称“四子书”或“四子”,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
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大儒朱熹。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汇集刊刻,称为四书,后世遂沿用至今。
《大学》原为《礼记》的第四十二篇,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是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道德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的论述。《大学》在南宋以前从未单独刊印,它的地位是逐步提高的。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推崇《大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又对《大学》评价极高,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南宋朱熹与二程的思想一脉相承,他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与《中庸》、《孟子》、《论语》并列,并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至此,《大学》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与二程的观点,《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位居四书之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原典】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译文】
  学校设立的范围如此广泛,教育方法的顺序和内容如此详细明了,而教学的内容,又都以人君自己的经验、心得为根本,并不追求民众日常伦理知识之外的东西,因此,当时的人没有不去学习的。这些学习的人,没有不了解人的本性的,也没有不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的,这样,每个人都会恪尽职守。这就是古代兴盛时期,政治修明于上、民风淳朴于下,而后世赶不上的原因所在。
  【原典】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着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译文】
  等到周朝衰落之后,君王不再贤明,上述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也不再推行,教化随世事的变迁而改变,民风民俗也逐渐败坏了。当时即使出现了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得不到君师(领袖)的地位来推行他的政教学说,于是孔子只好通过私人办学的方法来推行先王之法。他广招弟子,把先王之道传授给他们,再由弟子传授给后人。像《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等篇,本来都是小学中的分支和支流。而这一篇《大学》,则是在小学教育完成的基础上,向人们传授大学教学方法的,是儒家学说的纲领和基础。《大学》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规模也很庞大,涉及的内容非常详细而有条理。孔子的三千多名弟子都听过孔子的讲解,但只有曾子理解了其中蕴涵的真义,于是就将它撰写成书,传于后世。孟子去世后,大学的教学传统消失了。虽然《大学》这部书还在,但明白其真义的人太少了。
  【原典】
书摘插画
插图

 线装经典: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