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地营销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市场/营销 > 原产地营销

  • 版 次:1
  • 页 数:271
  • 字 数:22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9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306276
作者:田圣炳 著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内容简介
在国际营销中,原产地形象(country-of-origin imagc,COOI,有时也称为country image,CI)或者产品原产地形象(a product-country image,PCI)会影响消费者对与该地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并会在消费行为上反映出来,进而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了解原产地形象的机理,提升本国作为产品原产地的形象,或合理利用(规避)积极的(消极的)原产地形象,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然而,在营销学术界,对原产地形象的机理及其应用的专门研究还比较缺乏且十分零散。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原产地形象的机理,探索原产地形象在企业国际营销、政府公共营销以及产业协会产业监管中的角色,并为企业开展国际营销、政府参与国际竞争以及产业协会进行产业监管提出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本书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原产地形象的形成机制与作用机制、原产地形象及其经济价值的测量、基于原产地形象的企业国际营销战略、原产地形象与政府公共营销以及基于原产地形象的产业协会的产业监管策略进行了考察。
作者简介
田圣炳,现任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2003年2月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方向)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1月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以来主持、参与了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在国内知名经济管理类期刊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组织架构
1.4 研究贡献与创新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国际化经营中的原产地(形象)效应
2.3 研究空白点与研究机会
第3章 原产地形象的形成机制
3.1 原产地形象的形成基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当前,虽然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有极大的市场,在某些国家甚至有抬头的趋势,但经济开放毕竟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在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成。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对外贸易额,中国都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力量之一。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的对外开放度也不断提高,传统意义的国内市场已经不复存在,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可谓空前激烈。如何利用或规避原产地形象,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政府与产业协会必须正视的课题。
1.市场全球化导致产品同质化
当前,虽然各国或经济体之间由于地理、文化等的差异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需求的差异仍然存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世界正在成为地球村。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障碍日益减少,全球统一市场正在形成之中。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也呈现出了趋同的倾向,消费者需求同质化的趋势正日益强化。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技术是一种强大的趋同力量,造成全球需求的趋同性,推动了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形成了全球标准化消费品市场的新现实(Levitt,1983)。显然,需求同质化与技术力量的发展,不仅使得产品同质化有现实存在的基础,而且还有了实现的可能。就产品的功能特性来说,没有什么产品是不可模仿的。当前颇为流行的广告用语“没有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完全适用于产品竞争。产品同质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大增加了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难度,并可能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因此,在大型跨国公司占主导地位的产品同质化时代,除了加速开发新技术以求技术领先以外,企业还纷纷寻求非技术手段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除了从管理、服务角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外,借助原产地形象以提升竞争优势也越来越受到企业、政府与产业协会的广泛关注。
……

 原产地营销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