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纲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哲学纲要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1182581
作者:李泽厚 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内容简介
《哲学纲要》是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告别人生、谢幕学术、留作纪念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它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组成,三位一体,对应真、善、美,自成一家之言。《伦理学纲要》在中国传统情本体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视角下,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道德作宗教性、社会性二分,人性作能力、情感、观念三分,讨论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认识论纲要》是对认识论问题的看法,认为中国实用理性忽视逻辑和思辨而待自行改善。《存在论纲要》围绕〔人活着〕及其一些宗教美学问题,为本无形而上学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开创一条普世性的〔后哲学〕之路。它探究作为〔生存智慧〕的中国哲学的优长待传和缺失待补以及如何传和如何补等问题,认为〔转化性创造〕是关键。它用孔子来消化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并希望从这个方向对人类的未来有所补益。
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宁乡县道林人,生于1930年6月,曾就读于宁乡四中,湖南省第一师范,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 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 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美学三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式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
目  录
总序
伦理学纲要
 序
 内在自然人化说(1999)
 两种道德论(2001)
 关于情本体(2004)
 答问(2006-2009)
认识论纲要
 序
 “度”的本体性(2001)
 实用理性的逻辑(2004)
 答问(2008、2010)
存在论纲要
 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两种道德论(2001) 
  从图腾时代的动物崇拜到宗法社会的祖先崇拜,从多神到一神,从巫术到宗教,甚至抽象到哲学理论上,都如此。即都以世上人间的各种道德准则、人的行为规范、心性修养,本源于超越此有限人际、生活世俗的“天理”、“良心”、“上帝”“理性”,正因为这样,人群才慑服,万众才信从。
道德本是维系群体人际关系的原则、准绳,它是一种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化、微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成为一种非人为设计的长久习俗。但从远古巫师、古代教主到近代的领袖,它又常常凭借某种传奇性的伟大人物的行为、言语而赋以超越这个世界的严重的神圣性质,经验便由此变成了先验。世间的习俗、经验、法规披戴上神秘光环,成了神圣教义。神圣性使它获有了普遍必然性的语言权力,具有非个体甚至非人群集体所能比拟所可抵御的巨大力量,而成为服从、信仰、敬畏、崇拜的对象。各宗教教主如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以及中国的周公、孔子,以及某些近代领袖,都如此。“宗教性道德”本来源于一定时空内的某种社会性道德,被提升为“普遍必然性”的信仰、情感的最终依托,成为敬畏崇拜的神圣对象。我欣赏爱因斯坦这位深窥宇宙奥秘的人所说,“道德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纯粹是人的事情”①。但由于各种主客观需要,人的事情变成了神意或神谕。
再简单复述一遍:人是群体动物,“人没有锐爪、强臂、利齿、巨躯而现实地历史地活下来,极不容易。不容易而又奋力活着,这本身成为一种意义和意识”④,亦即人的生存本身构成了人生价值所在。从猿到人,人类一开始便是某种群居生物族类,其个体生存是与该群体生存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个体为自己也就必须为群体(氏族、家庭、团体、民族、阶级、国家)的生存而奋斗。这种奋斗甚至牺牲,成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后的伦理学的实在。
  ……

 哲学纲要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