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与仁政 孟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仁心与仁政 孟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847646
  • 丛书名:华夏文库
作者:袁晓晶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内容简介
“周游”是春秋以来士阶层投身社会*常见的途径。孟子从中年开始周游列国,遇诸侯公爵无数,与当时各派思想家辩论。晚年返回家乡,反思自己一生的思想与遭遇,和弟子一起将这些思想整理为比较统一的体系,后来集合为《孟子》。
  《孟子》一书,积累了孟子毕生的思想精华。它从人的本性谈起,解答了人如何在乱世中成为有“浩然之气”的君子;如何以“仁政”去管理他人,成就儒家理想的“王道政治”;如何在各种复杂的境遇中,“由仁义行”,确立自己的精神信仰,选择自己的生活之道。
目  录
一 亚圣的思想遗产
1亚圣孟子
2《孟子》其书
3《孟子》的命运
二 返本开新
——看《孟子》如何传承儒学的道统
1文以载道
1家血脉的传承
2反思仁义
——儒家精神的张扬
三 内圣外王
——跟《孟子》学习儒家的王道政治
1王者之仁
——理想的君王风范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答问弟子
  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儒家思想,往往是通过老师与弟子之间的交流而形成的。“教学相长”,通过老师和弟子问的答问,更好地促进了双方的思考。同样,在传统儒家那里,“师道”有着非常高的权威,遵守师道,是儒门弟子们首先要遵循的法则。但是,尊重不意味着“惟命是从”,而丧失了自我。儒门所有优秀的弟子,与他们的老师之间,都有着精彩的答问与辩论,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得儒家弟子能更好地体悟儒学的精神,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思想。在《孟子》中,就可以看到孟子是如何在对弟子的教育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的。
  孟子与屋庐子
  《孟子·告子下》中记录了一段屋庐子与任国人之间的对话。任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屋庐子,则是孟子的一名弟子。任国有人问屋庐子:“礼和食物,哪个重要?”屋庐子回答说:“当然是礼重要。”那人又问:“娶妻和礼哪个重要?”屋庐子依旧答:“当然还是礼重要。”那人不甘心,继续问:“依礼而行,却吃不上饭而饿死;不按礼节的规定,却吃上了饭,那么也一定要按礼节行事吗?按礼娶亲,却娶不到妻子;不按亲迎礼,却能娶到妻子,那么也一定要行亲迎礼吗?”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去见孟子,就向老师求教。孟子听到这个问题后,甚为不满,他对屋庐子说:“这问题有什么难回答的呢?”“我们说,金子重于羽毛,难道是用三钱多重的金子和一车的羽毛相比吗?你去这样回他:‘如果扭断哥哥的胳膊,就能吃到食物;不扭就得不到饭吃,那么扭不扭哥哥的胳膊呢?如果要爬东邻的墙去搂抱女子,便能娶到妻子;不爬墙去搂抱,就娶不到妻子,他还会去搂抱吗?’’’
  孟子对屋庐子说的话表明,“礼”的重要性并非以那些未经推敲的偶然事件就能驳倒的。总有人批评儒家的“礼”仅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可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礼也是一种对人情、人性的合理的疏导与约束。有些人因为反对礼,就以“权”代“经”,用特殊、极端的情况来验证常识,这样就会把偶然的事件视为生活的常态,从而误入歧途。
  孟子与万章
  万章算是孟子最欣赏的弟子,就好比孔子非常赞赏颜回那样,孟子也最赞赏万章,与万章交流也最多。在孟子晚年,万章随孟子著书。通过孟子与万章几次经典的对话,可以窥见孟子思想核心的一二。

 仁心与仁政 孟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