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丛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095417
  • 丛书名: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丛书
作者:石亚军 等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内容简介
人文素质教育本身是如此的重要,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却有很多方面还不能使我们感觉到有那样重要。法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蒙田说过,学习和教育只服从于使学生养成“完美的判断力的目的”,但现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措施、方法、手段、模式、条件和环境,与培养学生把握做人和为人的判断力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现实中则常常被当做与它迥然不同的灌输教育和应对教育,它要使人获得做人的常识,这种常识明明是单靠书本教不出来的,而我们的教育仍然偏重于书本教学;它要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这种道理明明是光用灌输不能达致的,而我们的教育仍然超越不了灌输的模式;它要使入掌握做人的本领,这种本领明明是仅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而我们的教育仍然走不出课堂。面对顽固的时弊,要激发人文素质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自然锁定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构架上。本书的宗旨,是要在系统回顾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和历程,总结其中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人文素质的概念,重申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制度设计和安排的角度明确现代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功能、内容、任务、路径、方法,明确深化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措施,试图以此促进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再上新的台阶,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再上新的层次,促进入文素质教育的成果再上新的水平,产生一点建设性意义。
目  录
第一章 人文素质概念
一、人文、素质、人文素质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文素质
三、科技时代的人文素质
四、人文素质构成要素
第二章 人文素质教育概念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种代表性定义
二、人文素质教育内涵讨论与确认
三、人文素质教育系统的构成
四、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
第三章 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及其变迁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内涵
二、作为制度和制度安排的人文素质教育
三、中国人文素质教育制度的变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人文素质概述
 一、人文、素质、人文素质
  人文在客观上通常是指人在适应、改变、创造自然、社会和思维中形成的人类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在哲学、文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美学、艺术学范畴的概括和表达中,区别于由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范畴反映的自然现象。
“人文”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humanitas,系指人性、教养。人性即人区别于动物的种种特性或属性,即人之所以为人。中国古代的“人文”最早见于公元前11世纪的《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的是与包括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在内的天文相对的“礼乐教等文化”。唐孔颖达疏:“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辞源》和《辞海》对人文的解释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后汉书》中也载有“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唐李贤注:“人文,尤人事也。”可见,“人文”一词在我国古代指文物制度和社会教化等文化现象,这与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西方,“人文”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发现于古罗马哲学家、政治家西塞罗的著作中,是西塞罗在翻译希腊文paideia时使用的。在拉丁文中,humanitas的原意是“人性”、“人情”、“万物之灵”,而希腊文paideia相当于今天的“文化”、“教育”的含义。西塞罗用humanitas来表达一种教育理想,即通过教育和教化而使人获得完整、圆满的“人性”,他同时也用这个词表示具体的课程体系,是古罗马时代成为真正的“人”即“公民”或自由民所必修的科目,包括哲学、语言、修辞、历史和数学等。
 ……

 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