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样爱,孩子更听话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父母这样爱,孩子更听话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3月06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07506
作者:[加]玛吉·玛曼(Maggie Mamen)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内容简介
爱孩子,你做对了吗?
当你出现了以下想法,请立刻提高警惕,看看本书!
·发现自己很难或根本没办法对孩子说“不”
·避免让孩子不开心、丢脸或有罪恶感
·不会利用父母的权威来管教孩子
·选择以孩子的想法为出发点的教养方式
·对限制孩子怀有罪恶感
·认为孩子有权决定并选择自己想要的
·付出无限时间、金钱、力气、支援,并相信自己是个好爸妈
作者简介
【加】玛吉玛曼(Maggie Mamen),曾为儿童医院医生,目前在大学教授特殊儿童与儿童发展课程。是充满活力的母亲,也是以幽默著称的临床心理学博士,有20余年工作经验,与许多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深入儿童和青少年的内心,从日常生活中探究家庭问题的成因,寻找亲子关系的平衡。 
玛吉活跃于杂志、电台与电视节目,倡导父母与教师思考孩子的权利及教育伦理,带起一股反思热潮。另著有《谁来当家?》和《开怀、珍爱与极限:一辈子的养育之道》。 
目  录
第一部分 孩子被宠坏了,还是生病了
第一章 爱孩子,你做对了吗
父母的责任与矛盾
“被溺爱症候群”面面观
第二章 熊孩子是这样养成的
父母的愿望
为什么我们宠孩子
第三章 被溺爱症候群
熊孩子爸妈的共性
孩子真的生病了吗
第四章 忧郁症
孩子真的有忧郁症吗
当孩子出现自杀倾向
第五章 焦虑症
媒体评论
心理学家教你十个简易教养法,养出乖巧好孩子!
拥有20余年咨询经验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紧跟*教养思潮,教你正确爱孩子。

教授十个简单易懂的教养方法,一看就上手,引导父母突破盲点和习惯性误区。

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时常推卸责任、跟同学打架,甚至被怀疑有多动症、忧郁症、焦虑症、学习障碍……为什么会这样?孩子难道真的生病了吗?其实,也许很大的原因,是父母爱错了方法,结果让宝贝变成了“熊孩子”。

书中举出作者真实接触的案例,并辅以分析,读者可举一反三,思考自己的教养风格和观察孩子行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找回秩序的第一步:打破宠溺循环

只有极少数孩子会自愿放弃舒适的日子,挺身面对艰难的生活。因此,想打破宠溺循环,只能从大人开始做起。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态度,且维持下去,有几种方式可作为开端。
我建议采取上位者管理下位者的方式。毕竟,唯有从根基开始重建家庭的阶级制度,孩子才能回归最单纯的成长历练。此外也要考虑现阶段世界各国所信奉的家庭价值观,与自己追求的目标是否一致——每天所做的决定都要是明智且连贯的,才能减少父母双方意见的分歧与冲突。
出手干预前,得先改变所有的结构与教养哲学,这样才有稳固的基石与适当的规范支撑,才能得到持续的进展。
通常,说到“平衡”这个词时,会让人想到把游戏规则订立得更公平、把手边的物品均分、确认跷跷板两边的高度相同……然而,在亲子教养领域,“平衡” 一词所代表的涵义相当不同。
家庭并不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也不民主。在本质或必要性上都有权力阶级,它需要一个自行指派的领袖,而非通过选举出现,某些重要但不受欢迎的决策,并不是顺应着家庭成员的渴望而产生的,也没有经过投票后多数同意才执行。
要使一个家庭维持良好的运作,父母单方面下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决策并非基于“公平”之上,而是针对当下的状况所订立的,且应直接执行而不用征求孩子或外人的同意。
已故的著名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提到:父母就像建筑师,他们肩负起规划家庭根基的重大责任,当根基稳固了,其他构成家庭的要件才能逐一安置其上。因为家庭对孩子来说是安全而富足的,父母应确保家庭中对孩子行为的期望值与外在现实世界一致。
因此,要避免“被溺爱症候群”发生,必须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家庭是具阶级结构的,且由上位者管理下位者。“家庭项目”的经营管理者是父母,不是孩子——这不表示家庭拒绝或忽视孩子的投入、意见和感受。
然而,家庭应担负多少责任是由父母决定的,他们的努力应受到支持与鼓励,他们的权力不该被所谓的专家、法律专业人士或媒体侵蚀。许多家长已经丧失为人父母的信心,并质疑自己是否有权力来决定什么对孩子是好的,怎样的价值观可以用来教育他们,怎样的行为该被鼓舞或禁止。

 父母这样爱,孩子更听话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