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2016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2016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7月01日
  • 开 本:128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27405
作者:陈力丹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简介
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此书每年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一本,已出10本,形成品牌,受到考研学子和年轻教师的极大关注。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号,每年1月定稿,4月出书,约20万字。每年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以下简称《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学各方面研究现状和学界业界热点问题的回顾,从作者本人一年所写文字中选取与当前关系较为紧密的篇章,根据内容划分为章。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6》对201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和广播电视研究方面做了概述,“新闻传播学与当前政治”帮助本学科研究者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思路;“2015年新闻界事件分析”对前一年发生的各种新闻传播界事件做了分析,帮助新入门的研究者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效内分析问题。 ?
作者简介
陈力丹,男,1951年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舆论学。出版独著、第一署名著作和独编著51本。发表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
目  录
第一章 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
2015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2015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2015年中国广播电视研究的十个关键词

第二章 新闻传播学与当前政治
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规律
——读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报道的体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传播思想

第三章 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三个报告研究
中国互联网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解读ITU 第六份《衡量信息社会报告》
关系: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的逻辑起点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写在前面
46年前,我从事专职新闻工作;35年前,我从事专职新闻传播学研究工作,1985—2003年我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理论研究室的工作18年,从1994年起每年写全国新闻传播学概述,持续到2016年。基于多年对全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全面了解,2006年出版第一本以我当时发表的新闻传播学论文为主的文集时,考虑到内容较多地涉及本学科的各个方面,基于以往的学术积累,我个人单独署名、大胆采用了“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书名,以章节的方式、按从理论研究到业务研究的系统来编排。没有任何课题经费的支持,也没有学校或学院的任何精神鼓励,每本30多万字,持续出版至今年已经是第11本。能够持续出版到现在,我没有料到。我国新闻传播学的急遽扩张需要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者具备学科全局的视野,新生代学子们的高涨学习热情,也激励着我努力观察、研究新问题,尽可能用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来解释不断发生的问题与现象。
我的这一“解析”系列书的特点,在于每年均有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和广播电视研究方面的概述。每年都有新闻传播业与政治关系的一章,重点帮助本学科研究者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思路。还对前一年发生的各种新闻传播界事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帮助新入门的研究者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效内分析问题。近几年考虑到各种互联网传播形态已经构成新的媒介环境,每年都有一章“新媒体研究”。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各类新闻业务研究,以及大学教学与科研中的各种问题,也都设了专章。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的十几年里,平均每年出版3~4本书,发表各类文章80~100篇,还有较多的各类论文评议、各种咨询的答复、对学生作业的修改等未发表的文字。按照上面的结构设计,我从每年发表或写出的文章(文字)中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入本书。考虑到书的篇幅限制,近几年我发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文章、外国单国新闻史研究论文不再收入,只列篇目供需要者网上查找。
今年本书的结构略有一点调整,即专辟了“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三个报告研究”一章。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极为迅速,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需要睁大眼睛看世界,清醒地了解中国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努力赶上去。每年关注这三个涉及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报告,应该成为本学科研究的常规工作,这对于提升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水平和在研究领域取得好成绩,是必要的前提。故我特别请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这三个报告的研究。
考虑到博士生、硕士生论文的质量问题凸显,我尽力收集了2015年我对学位论文的评议材料,以及当年审读《国际新闻界》稿件的意见,以供学子们提升论文水平参考。这年的硕士论文评议和答辩我参与了很多,但可惜留下的文字太零散,这次无法成文。
2015年最后一天夜里,我与学生们在史论部的公共账号对话,寄语各位学子“创新本学科的新天地”。以后我还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不再连续上课,“解析”系列书可能会以一种新的形式继续与热爱和关注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新生代学子见面。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2016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