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理百科 > 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422621
作者:牧之 编著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编辑推荐

     牧之编著的这本《心理学常识1000问(超值金版)》试图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与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常识、法则以及正确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认识自我的方法。全书分为:导读篇、感知篇、生活篇、应用篇、拓展篇、拾趣篇。

 
内容简介

     牧之编著的《心理学常识1000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语言通俗、案例丰富。它从健康、饮食、美容、爱情、婚姻、家庭、学习、人际交往、管理、工作、销售等多个角度,指出常见的生活困惑,提供心理方面的防治建议,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心理学好书。 真诚盼望《心理学常识1000问》能带绐大家幸福美满的人生!

目  录
导读篇
 第1章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是什么?
  ◎什么是心理?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吗?
  ◎心理学是“伪科学”吗?
  ◎心理学家都会催眠吗?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吗?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心理学就是解梦分析吗?
  ◎心理学知识是一般常识吗?
 第2章 人物与流派——心理学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谁是心理学之父?——冯特
  ◎谁是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香港演员刘德华从十几岁演到八十几岁的电影《童梦奇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光仔的母亲自杀后。光仔成天闷闷不乐,不喜欢呆在家里。最难过的是妈妈去世后。光仔再也没有长高。而他一直把这件事归咎于爸爸与新妈妈的错。他千方百计地离家出走,并希望能快快长大,他一心想长大的想法一直在脑海中徘徊,直到有一天他在公园里遇上了一个捡破烂的老头。那个老头有一种神奇的可快速成长的药水——能让人在一夜间变成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光仔便设计偷了过来。光仔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可以长大的理想。但药水的作用使他一直不停地猛长,每天变老10岁,因此在短短一个星期内他就成了83岁的老爷爷。刚开始,光仔还决心追求他的梦中情人、他的老师,而当他的生长速度变得超快后,他只能放弃了。这时他才得知不能去寻找解药了,不过他也明白了自己在家人心中是多么重要。很多影片都有一夜长大的情节,也许每个孩子儿时都有这样的童梦吧,就像哆啦A梦的一扇任意门,可以随便穿越时空到哪里去。但是每个人在每个人生阶段看生活和世界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人的一生是不可逆的过程。但每一站都有每一站的精彩,正如在该电影中冯小刚客串的操着北京话的流浪教授说的那句话一样: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Eriksen,1902~1994)认为人的一生需要经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他的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它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大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给你以反思的依据。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在最初的几年就已经形成了,关于这一点,与中国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思想基本一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时期的儿童掌握了爬、走、说话等技能。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如果这时期的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反之,如果受到讥笑,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接受训练,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外,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与冲突,会感到困扰和混乱。因而。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个体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具有自我牺牲或损失。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反之将产生孤独感。·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由于衰老,人的体力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个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婴儿有哪些心理特点?婴儿期是指人从出生到一岁的时期。婴儿刚出生后主要依靠皮层下中枢来实现非条件反射,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及定向反射,以保证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婴儿期由于神经髓鞘不完善,兴奋特别容易扩散,故婴儿易激动。出生后两周左右,随着脑的不断发育,新生儿出现明显的条件反射。出生两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开始发展:当吃饱、温暖时,婴儿就露出活泼而微笑的表情;反之,婴儿就会哭闹。因此,这一时期父母应经常和婴儿交流,多给予关心、照顾和抚爱,提供适当的玩具和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积极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状态。出生4个月后,婴儿就开始能够分辨出成人的声音,并开始发出一些声音以回答成人,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就兴奋地咿呀起来;5~6个月婴儿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出现了短暂记忆的表现;7—8个月起,婴儿逐渐能够将某些词的声音与相应的实物或动作联系起来;10~11个月起,婴儿开始“懂得”词的意义、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模仿成人说话,词开始成为信号。所以,这个时期成人在与儿童接触时应尽可能不断地给予儿童语言刺激,尽快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婴儿妈妈如何避免误区? ·不要对婴儿忽冷忽热忽冷忽热的妈妈,往往在婴儿不断哭闹的情况下才给予食物和呵护,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于是婴儿害怕被遗弃,总是想努力哭闹,以吸引妈妈的注意,逐渐形成了依恋心理。依恋儿成年结婚后,强烈的依恋倾向便会倾泻到配偶身上:占有欲极强,要求配偶时时刻刻关注自己,无休止地需要亲密;对配偶爱恨并存、怨气冲天:总在埋怨对方辜负了自己的爱,试图用生气、吵闹和威胁迫使对方关心自己:他们嫉妒、猜疑,无论对方如何表白,就是不信任;不能忍受被忽视,害怕被遗弃。这样的夫妻生活不会幸福。·不要对婴儿持续冷漠如果不幸降生到冷漠妈妈身边,婴儿对享受妈妈呵护的渴望就会变成失望和痛苦,逐渐形成了回避亲密接触的自我保护方式。他们不常哭闹,似乎很容易满足,给什么吃什么,没有更多要求,不在乎别人是否关心。这样的婴儿看起来很独立,实际上是否定自我的需要。妈妈或许还会为孩子早早表现出的“独立性”而骄傲呢。可是,当孩子长大成人,这种“独立性”便会发展成孤独型人格。他们否认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质需要,面无表情、性格冷漠甚至冷酷,没有情趣。恋爱的时候,刚开始可能表现出一些热情,但是亲密关系确立后,因为恐惧亲近,他们又会冷漠和退缩。他们较少有物质需要,富于独立和忍耐性,在事业上往往很成功,可是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始终挥之不去。P137-139

 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