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饥荒:国家、市场与环境退化(1690—1949)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华北的饥荒:国家、市场与环境退化(1690—1949)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135090
作者:李明珠 等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内容简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荒频发的国度,因而中国历代积累了大量的抗灾救荒经验。近年以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西方著名汉学家李明珠教授在本书中将自己的研究落脚到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直隶及其周边地区。考察了清代以来这一区域内粮
目  录
致谢
前言
度量衡单位
第一章华北的天、地、人
一、海河系统的历史
二、华北地区的海河流域
三、海河流域的气候
四、历史气候
五、洪水、干旱以及灾害
六、灾害的地方记录与社会影响
七、小结
第二章治河:皇帝充当工程师的角色
一、康熙帝与永定河
二、雍正帝、怡亲王和一项全面的计划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这些河流系统和子系统的特点都是“上大下小,尾闾不畅”,这种现象增加了雨季形成洪峰的趋势。淤积现象极为严重是这些河流最主要的特点,近几个世纪以来淤积情况不断加剧,河床变浅,排泄不畅,导致河床与地面齐平,甚至出现高于地面的情况,其中永定河、漳河、滹沱河最为突出,这与黄河下游的情况十分相似。元代永定河淤积程度已仅次于黄河,河床也极易变动。据估计,永定河河道改动由北向南可能达7万米之多,虽然清代几经修缮,淤积情况仍未得到缓解,河床不断升高,一直达到地表之上。其他诸如潮一白河、大清河等河流的淤积程度也十分严重,但其河床或与地表相平,或者低于地表。大清河起初淤积现象并不严重,再加上清代又实施了有效的河流治理工程,如修建了千里堤等,它才未变成一条地上河。卫河是南运河的主要支流,也极易淤积,一直通过工程加以维持。
人为的介入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河流体系,河道淤积大多是由对森林的采伐,以及对土地的过度开发造成的。另外,汉朝以降兴修的为数众多的水利工程使河流变得极不稳定,容易引发水灾。尤其是修建隋代第一条运河以后,大大小小的河流都被导入运河及其主要支流,更增加了水灾发生的概率。汉代有许多通向渤海的沟渠和出水口。唐代以后,河流大都由天津附近直接人海河,虽然在唐代修建了许多通往海洋的引流渠、减河以及用以蓄水的水坝,但是洪水暴发的趋势依然是上升的。 

 华北的饥荒:国家、市场与环境退化(1690—1949)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