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学·第7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新哲学·第7辑

  • 版 次:1
  • 页 数:296
  • 字 数:393000
  • 印刷时间:2007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747717
  • 丛书名:新哲学
作者:王忠江 主编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9月 
编辑推荐

有关中国哲学的反思和讨论,这一辑共有七篇论文,从古代到现代,时间跨度很大,对于中国哲学不同时期的的研究者来说,也许可以各取所需。本辑继上辑之后,又推出了“哲人佚文知见录——殷福生(海光)英文佚文及中译(下)”,它包括了殷海光的两篇重要英文佚文及其中译,相信关注殷海光研究的朋友一定有如获至宝之感。


相关推荐:

《新哲学.第1辑》

《新哲学.第2辑》

《新哲学.第3辑》

《新哲学.第4辑》

《新哲学.第5辑》

《新哲学.第6辑》

《新哲学.第8辑》


 
内容简介

《新哲学·第7辑》有两个集中讨论的专题,一个是有关“默会知识”的,另一个是有关“女性主义”的。有关中国哲学的反思和讨论,这一辑共有七篇论文,从古代到现代,时间跨度很大,对于中国哲学不同时期的的研究者来说,也许可以各取所需。本辑继上辑之后,又推出了“哲人佚文知见录——殷福生(海光)英文佚文及中译(下)”,它包括了殷海光的两篇重要英文佚文及其中译,相信关注殷海光研究的朋友一定有如获至宝之感。


作者简介

王中江,男,1957年出生,河南省汝州市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先后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教授。1979年至1983年,在郑州大学哲学系学习。1983年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中国哲学史,指导导师楼宇烈,毕业论文《金岳霖知识论中的意念论之分析》,受到答辩委员会的好评,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师从张岱年先生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专业中国哲学史。1987年至1988年,曾在日本东京大学研修。博士论文《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开拓了中日近代思想文化比较的新领域,并以不少新的观点,受到答辩委员会的肯定,圆满通过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1989年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199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先后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职务;担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州学刊》编辑委员会委员。200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2004年调入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任教授。开设中国哲学和专题课程,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和魏晋哲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在中日近现代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在日本近代哲学对中国的影响方面也有所研究,并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的成果。


目  录
“默会认识论”
 信号、图式、辅助项和技能:对非言述者的言说
 理解及“综合体”: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及其形而上学意蕴
 波兰尼与默会整合
 默会认识: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研究进路
“女性主义”
 大陆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认识论图景
 女性主义方法论特征及其在科学元勘中的体现
中国哲学:研究与反思
 墨子思想核心之争议的回顾与反思
 董仲舒与《春秋觳梁传》——西汉穀梁学的一个断面
 中国佛教基本性格的演变——中国佛教与亲鸾
 欧阳修的正统论与历史叙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七、默会整合的更为深远的意蕴
一种错误的知识观配合其他动机(如对社会做全盘改造的欲望)所产生的文化、社会,政治和道德的危害,促使波兰尼提出了默会整合的理沦.井由此阐发了他的哲学,他把错误的知识观称作“客观主义”。它兴起于16、17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也是后者的一个产物。科学革命中,物理学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到18世纪,化学紧随其后,还有数学的新的分支以及它们在物理学和化学中的运用。这些成就给人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有些人开始觉得,一切知识都应当遵循新兴的自然科学的标准和方法,或者被认为是它们的方法和标准的东西;一切实在,包括生命、智能和个人存在的领域,应当以同样的方式来研究和诠释。这些想法通常被称为“科学主义”和“还原主义”。总的后果是产生了一种“客观”知识的理想,这一理想把知识完全看作所知对象的一个函数,而所知对象又完全被等同于物理学和化学
所研究的东西,因此,知识中任何来自认识者的个人参与或贡献.都会使知识变得“主观”因而没有价值。所以。“客观主义”要求,知识应当是精确的因而是数学化的、清晰而确定的、能够进行批判地检验的,因而是完全明确的,所以,以判断、决定、估计、假设、信仰、信念、承诺、评价和情感为形式的个人成分都是能够剔除的。
与此相反,波兰尼的目标是要展示:“在每一认知活动中,都会加入认识所知对象的人充满激情的贡献,而这一系数并非只是-种瑕疵,而是他的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部分。”①波兰尼的矛头所向正是客观主义、科学主义和还原主义本身,以及它们对物理学化学这类精密自然科学以及数学的范例的诉求。他很熟悉这些科学,利用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他展开了自己的理论策略。他特别想指出,在这些科学中,正如在其他的科学、知识形式、一般意义上的生命、语言以及说清楚一桩事情的行动本身之中,默会认识起着基础性的和不可剔除的作用。那些我们知道却无法言传的东西,必然包含了客观主义试图根除的那些相当个人化的行动。不能言传的,就不能批判地加以检验,因而我们必须非批判地依赖于它,不怀疑它,不检验它。所以,这是一个信仰、信任和承诺的问题。它也不能测量,所以只能由认识者来加以估计。再者,它也不可能是清晰的、精确的,所以必定为难以具体说明的个人判断甚至情感所控制,而决不能由一套毫不含糊的规则来控制。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对在认知过程中我们的行动与程序以及我们之所知,作出个人性的评价:它们到底是真还是假、对还是错、有效还是无效、很精确还是不那么精确、恰当还是不当、及时还是过早、可能还是不可能、值得还是不值得追求?在《个人知识》以后的各章中,他十分细致地论述了所有这一切,特别是利用了自然科学的例证。在他后来的著作与文章中,他对这些思想的一些特殊方面作了概述和扩充。就更一般地应用默会整台来解决一螳(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持久的问题和困难而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论文《默会认识:它与某些哲学问题的关联》(重印于《认知与存在》)。

 新哲学·第7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