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

  • 版 次:1
  • 页 数:228
  • 字 数:425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3854385
作者:李金海,史亚军 主编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内容简介
林下经济自21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兴起,随着林下经济活动成就的取得,林下经济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和农林业从业者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林下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传统林业和现代农业并存的林业发展形式。可以说,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当代林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
林下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业与农业经营方式,它强调不同产业的融入及人的主动参与,主要目的是协调产业和谐发展,进而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提高林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乡村贫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研究实践的深入,林下经济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由最初农林业结合开展的生产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开发土地资源、保护生态多样性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林业与农业活动。林下经济的研究与实践范围涵盖广,涉及林学、农学、畜牧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我国各地有关林下经济的实践方兴未艾,发展也各有侧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多年从事林下经济研究与实践,在对大量林下经济发展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纂了这本《林下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深入研讨林下经济的科学内涵,推广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经验,深化都市型现代林业的实践。
目  录
第一章 林下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林下经济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国内林下经济发展
 第三节 国外林下经济活动发展
第二章 林下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第一节 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特征
 第三节 在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系统与模式
第三章 林下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
 第三节 社会学理论
 第四节 林业现代化理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林下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林下经济的发展阶段
林下经济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遵循技术、经济规律建立一种有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持续稳定的生产系统。它突破了传统农、林生产单一的生产方式,形成以林为基础的一个复合的、开放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产系统。这种复合生产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太阳能和有关物质在系统内的多项循环利用,实现整个系统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高效运转。
林下开展生产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有关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在我国的历代农书中,大多都论述了综合性农业,即把种植业、养殖业与森林资源的保护联系在一起,使各业之问“相继而生成,相资以利用”,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收益。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中国的农、林、牧、副、渔结合的“生态系统耕作制”若能和太阳能、沼气、遗传工程及计算机构成一体,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将成为世界上的一个范例。
纵观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原始向现代发展的过程,其生产形态也经历了原始农林生产、传统农林生产、农林复合经营和林下经济4个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正处在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起始期。
一、原始农林生产
刀耕火种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林农作业方式,是原始农业的主要形态。根据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推测,大约在1万年前至2300年前为原始农业时期,我国先民在渔猎和采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最初的刀耕火种生产技术。所谓刀耕就是用斧砍伐土地上的林木;火种就是用火把砍倒的树木烧掉,把种子种在灰烬中,耕种一年撂荒数年,待林木恢复再行砍种。先民们将一片森林砍伐、烧垦、清理后,利用林地自然肥力,极其粗放地种植粮食作物,到土地肥力减退、产量锐减时,则弃耕荒芜。若干年后,待地力自然恢复,又重复刀耕火种,使得林业、农业循环交替经营。在原始先民的心目中,森林是农业的根本,农林紧密相依,可以说农业是在对林地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原始的林农生产方式,始于人类史前时代,在古代普遍应用。
……

 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