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家·艺术家系列丛书-杭鸣时访谈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东吴名家·艺术家系列丛书-杭鸣时访谈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7213319
作者:姜红 著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内容简介
  《杭鸣时访谈录/东吴名家·艺术家系列丛书》将系统地展示杭鸣时艺术大师的魅力人生和艺术世界,表现其作为艺术大师对艺术、文化、教育的巨大贡献。书中共收录50幅左右艺术家本人的作品、私人照片以及公共活动的照片,每幅图片配有若干文字的评述或介绍。
目  录
总序
留点念想

特稿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专访
出生书香门第
祖父的“直辖市”
绘画天赋崭露头角
老照片中的光景
杭氏家风一脉相承
开启绘画人生
父亲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杭鸣时访谈录/东吴名家·艺术家系列丛书》:
  第一次访谈杭鸣时,正逢杭鸣时粉画捐赠作品展在苏州“杭鸣时粉画艺术馆”展出。他身材高大,除了披肩头发有些稀疏外,双目炯炯有神,声音洪亮,步伐稳健,完全不是耄耋老人的样子。他举手投足间淡定从容,语言平和朴实,没有一丝一毫矫揉造作,全无艺术家高高在上的范儿。经常性的幽默和爽朗的笑声,让我被这个名副其实的老顽童感染,之前的距离感瞬间拉近,第一次见面的小小拘谨也一扫而空。
  之后的几次访谈,无论是在他的斗室,还是在“杭鸣时粉画艺术馆”,或者是在苏州科技学院的工作室,他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往往是一上午几小时的采访结束,中午小憩之后,下午又神清气爽地和我畅聊起来。
  我们之间更多的是像拉家常。他烟不离手,侃侃而谈,大家风范。你却听不到高深莫测的艺术主张,也没有多少宏大精深的道理,只有质朴的语言,就像和邻居家智慧的长者聊天。就在这朴实的言谈中,杭老波澜壮阔的人生渐次展开。
  我要为粉画而鞠躬尽瘁 很难想象,一个惜画如命的人愿意将他毕生呕心沥血创作的精品力作捐献出来。第一次访谈,杭鸣时陪着我们参观了他捐赠的68幅粉画作品。艳丽热烈的色彩与柔和细腻的笔触,纤毫毕现、精细入微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我,或宁静质朴,或浑厚端庄,或单纯简约,或灵动率真,让我沉浸在粉画艺术的殿堂当中,久久不能言语。我问老人,为什么愿意如此无私地捐献出六十多年职业生涯中引以为豪的作品。他的回答非常平静:要趁自己在见马克思之前,让自己的这些作品更好地服务大众,推动粉画在中国的发展。面对他掷地有声、坦荡磊落的回答,我想到了“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一位八旬老人义无反顾地燃烧自己,照亮粉画?他的回答很简单:对粉画的热爱,对传承粉画的责任。粉画已经彻彻底底融入他的血液和生命中。他不是为粉画而生的,但注定要为粉画而奉献终身。
  水做的苏州,从两千多年前开始,绵延至今。在山塘街、上塘街、胥江、环古城河4条运河古道的环绕孕育之下,数百年间,苏卅『渐成“风土清嘉之地”,“名士多居之”。在上海开埠以前,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商业城市,人文荟萃,底蕴深厚,不仅影响临近的上海,甚至抵达岭南的广州。从民居建筑、造园叠石、琴棋书画到画舫花木,五彩斑斓的吴地生活艺术和情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吴地文化,被晚明画家陈继儒归纳为“吴趣”。对于粉画和苏州的因缘际会,杭鸣时说,这归结为“缘分”二字,既是三十年前自己从鲁迅美术学院到苏州的选择,更是苏州吴趣文化与粉画的缘分。
  关于苏州与粉画的结缘,苏卅『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嵘在杭鸣时伉俪粉画展画册的序言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注解:“粉画没有拉开与油画和水粉的区别,同时并不避讳在其他画种间游弋,保持着一个客观和公允的认识,也表达了一种张弛有度的态度。

 东吴名家·艺术家系列丛书-杭鸣时访谈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