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建设初探:理论、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中国碳市场建设初探:理论、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717009
作者:张宁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中国国情,放眼国际市场格局,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中国碳市场建设路线图

 
内容简介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社会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而碳排放权交易及其衍生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本书梳理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介绍和借鉴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气候政策和碳市场的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尝试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我国碳市场的基本构想及循序渐进地建立我国碳交市场的框架和办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张宁,男,山东济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国际经济与政治等,已出版著作五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气候变化——由问题上升为议题  
第二章 碳市场基础理论
第一节 经济学原理
第二节 气候政策工具
第三节 碳市场的特征
第一节 碳市场的缘起
第二节 全球碳市场发展现状与特征
第三节 全球主要碳市场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
第三节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评价与借鉴
第四节 欧洲排放交易制度的先行实践
第一节 美国区域性排放交易体系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基于新兴加转轨这一基本国情,我国碳市场建设应分为三个阶段,即分三步走:
  第一步为起步阶段,即建立碳排放现货交易市场。这一阶段为碳交易的初级阶段,时间为2008—2013年,期间我国并不承担《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义务。主要工作是,对我国进行碳交易的实质、内容与程序等方面内容进行宣传与引导,国家的环境管理部门对我国年碳排放总量的确定与分配进行论证,对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完善的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合理的分配排放权、政府对排污权市场交易维持和管理等进行充分研究。在具备碳排放权交易所需条件后,我国政府可以建立初步的碳交易市场,在此阶段以现货交易试点为主,现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具有这样的性质。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即现货交易市场 (2013年到 2020年)。首先建立的是自愿碳交易市场,然后是强制交易市场。《京都议定书》于 2012年年底到期,“后京都时代 ”中国在VER现货市场将有新的发展。
  第三步为完善阶段,即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在这阶段,以现货交易市场为基础,期货交易方式为主,项目合作为辅,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可借鉴欧洲气候交易所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碳期货合约,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中国的标准化碳期货合约。同时建立完善的交易和结算机制,包括碳期货交易所的布局、市场参与主体、价格形成制度、实物交割制度等项工作。具体到我国“十二五 ”期间的战略部署,为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现建议如下:
  一、认真总结排污权交易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公平分配排放权并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中国碳市场建设初探:理论、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