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诡计Ⅲ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理百科 > 心理学的诡计Ⅲ

  • 版 次:2
  • 页 数:336
  • 字 数:360000
  • 印刷时间:2011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284661
作者:陈玲 著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编辑推荐

本书遵循“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理念,将做人寓于做事之中,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来阐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可以说,本书是一把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不仅带给读者解读人心的意外惊喜,而且带给读者说话办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

     备注:以购买实物版权页上的出版信息批次等为准。

 
内容简介

俗话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意思是,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做人与做事密切关联、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不会做事,做人无从谈起。不会做人,做事南辕北辙。只有在做事中才能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样只有在做人中才能体会做事的意义。做人与做事关键在于了解人心、把握人心,这样你才能了解他人的真正需要,从而投其所好,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他人的支持;只有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你才能知晓人性的弱点,从而以心攻心,化敌为友、转危为安。
在这里,你将学习到十分实用的心理策略,你将学会如何把你的“心智”变成无往不利的武器,无论是改变个人,或是引导群众,你都可以让事情依照你所想的方式进行。巧妙运用本书介绍的那些深入骨髓、洞彻人心的“诡计”,你将在每一场“心”际大战中大获全胜!

目  录
第一章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
1.对小错可予责备,对大错则尽量若无其事
2.当对方情绪激动时,以从容不迫的态度来应对
3.避免直接向对方说“不对”,假借“自言自语”
4.克服心理定势,切忌以点代面,用老眼光看人
5.避免“投射效应”,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对方
6.多提几个被选方案,增加被选中的几率
7.欲言又止,激发对方的好奇心
8.对付整体意见的有效方法,就是予以各个击破
1.请教对方“假设您是我,您会怎么做”,令其为你着想
2.如果对方不易说服,让对方认为你与他的立场一致
3.用“如果我是你的话”,表示理解对方的烦恼与不满
4.运用“转换法”,引导话题转向自己期待的方向
5.说服没有主见的人,对他说:“大家的意见都是这样”
前  言
俗话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事实也充分证明,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失败。
人生一世,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在做事与做人之间,做事是能力,做人是品德,做事三分,做人七分,讲的是德重于能;做事是外因,做人是内因,做事三分,做人七分,讲的是内决定外;做事是目的,做人是根本,做事三分,做人七分,讲的是本立道生。
归根结底,做人与做事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失去了做事,做人无从谈起。失去了做人,做事南辕北辙。
只有在做事中才能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样,只有在做人中才能体会做事的意义。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 对小错可予责备,对大错 则尽量若无其事
为什么对小错要予以责备,对大错则要若无其事呢?
因为,对于小错,人们多半并不在意;对于大错,则会很在意,甚至惶恐不安。如果犯了大错的人知道因此要遭受严重惩罚,肯定会更加不安,采取一些冒险的举动来逃避惩罚也是很常见。
比如,一个职员,不小心被人骗了一大笔货款,他寝食不安。领导知道后,大发雷霆,威胁他,如果追不回货款,就让他去坐牢,他可能原本没想到逃跑,可因为害怕领导让他去蹲监狱,便携款潜逃了。
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位开明的领导,出事后,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他,他还会想到逃跑吗?多半不会,通常,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公司的损失,哪怕把自己的所有的家当都贴上,永远给公司打工以弥补损失!
不论是谁,一旦犯了大错误,都会是满脑子的自责。这个时候,与其去斥责他倒不如去激励他,这样,反省很快就会转化为对你的感激。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最常见也是最拙劣的批评方法:无论下属或子女犯什么样的错误,管理者或父母一概以一种同样的调子大发雷霆。
就人类的心理特性而言,一旦习惯于某种状态,就很难再从中产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论大错小错,都会遭受雷霆攻击的下属或子女,最终会形成一种认为任何错误无非是“错误——大发雷霆”、“错误——大发雷霆”的机械性反应,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反省是多余的,他们会静静地等候暴风雨的来临与过去。暴风雨一旦过去,他们则认为其错误已经受到惩罚,已经不必要再为错误承担心理负担,反而不思悔改。
要知道,斥责的目的是为了起到警醒的作用,提醒犯错的人下次不再犯了。如果斥责起不到警醒的作用,甚至起反作用,斥责又有何必要呢?
聪明的管理者和父母应该知道如何利用下属与子女的过错。
对于平日的小过错,哪怕是由于粗心造成的无关紧要的错误,也要严厉指出,这样可以从细节上达到规范的目的;而对于下属所犯的大错误,却故意视而不见,甚至还要有意安慰、鼓励下属或子女。只有这样,小错才能警示人,大错才能激励人。
在这方面,日本松下公司的松下堪称楷模。

 心理学的诡计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