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史(下编)(叙述潮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勾勒潮剧变革演化的轨迹约600年来首一部潮剧史著作填补学术空白,为当下潮剧改革作镜鉴近200幅图片剧照资料,可读可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 潮剧史(下编)(叙述潮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勾勒潮剧变革演化的轨迹约600年来首一部潮剧史著作填补学术空白,为当下潮剧改革作镜鉴近200幅图片剧照资料,可读可赏)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纯质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6077232
作者:林淳钧 吴国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编辑推荐
叙述潮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勾勒潮剧变革演化的轨迹约600年来**部潮剧史著作填补学术空白,为当下潮剧改革作镜鉴近200幅图片剧照资料,可读可赏 
内容简介
在全国二三百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潮剧因悠久的历史传统、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一帜。然而和兄弟剧种比起来,潮剧的历史研究依然滞后,至今尚未有一书对其历史源流进行梳理,不得不令人扼腕。这也是两位八十上下的老学者挑起这副重担的意义所在。
下编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潮剧因废除童伶制而展现的新面貌,引用了诸多刊物对潮剧的论说,使我们得以了解在特定环境下潮剧的繁荣与凋零。潮剧不单在本土受欢迎,在东南亚接受度也高,如形成了具有20多年历史的泰语潮剧。书末余章为《潮剧史》上下编的精华回放。
《潮剧史》除了勾勒其发展的历史, “辨其讹谈,论其疑似”也是文章的精彩所在,这是功力使然,也是作者“治学惟劬,持论惟谨”的学术态度使然。
随书穿插精美照片,图文并茂。
作者简介
林淳钧,1934年生,潮州市人。二级编剧,知名潮剧学者。1959年提前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到广东潮剧院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潮剧院副院長等职。主要著作有《潮剧闻见录》(获首届潮学研究优秀奖)、《姚璇秋》《潮剧艺术欣赏》《岁月如歌一一潮剧百年图录》《二十世纪潮剧百戏图》、《潮剧剧目汇考》(与陈历明合作);参与《潮剧剧目纲要》《潮丑表演艺术》《潮剧花旦表演艺术》《中国戏曲志?广东卷》《潮剧志》等书的编写工作。
吴国钦,1938年生,汕头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在王季思教授门下攻读中国戏曲史研究生,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退休。主要著述有《中国戏曲史漫话》《西厢记艺术谈》《关汉卿全集校注》《论中国戏曲及其他》,与人合作有《古曲观止》《元杂剧研究》,参与王季思主编项目《中国戏曲选》《全元戏曲》《元杂剧选》的编注等。有《潮剧溯源》等论文数十篇。
目  录
**章 改人改戏改制 潮剧进入新时代
**节 舆论呼唤潮剧改革/ 002
第二节 **次潮剧座谈会的召开与潮剧改进会的成立/ 006
第三节 中央指导戏曲改革工作的“五五指示”/ 011
第四节 改革**年,潮剧舞台上演一批新编古装剧目/ 015
第五节 《洪厝埔血案》《汕头老虎廖鹤洲》与一批服务政治运动的现代戏/ 024
第六节 废除封建班主制与艺人工管/ 033
第七节 废除童伶制始末/ 037
第八节 对传统剧目的再认识——1952年参加中南区戏曲会演和1953年潮剧旧剧目会演/ 047
第九节 1953年和1954年广东戏曲汇演:老艺人谢大目、洪妙省城亮相,姚璇秋头角初崭/ 057
第十节 废除童伶制后小生唱声的困惑——一场关于男小生与女小生之争/ 065
第十一节 首个培训演员的机构——潮剧演员培训班/ 071
第二章 天时与人和 十年的发展繁荣
**节 吴南生广聚人才:广东省潮剧团与广东潮剧院成立/ 078
前  言
中国戏曲是世界戏剧艺术中一朵香气袭人的奇葩,它的写意性、虚拟性的艺术特征,程式化而又不囿于程式的表演艺术,灵活的时空转换,以及既夸张又含蓄的古朴美,风靡世界,不少戏曲剧团到世界各地演出,常常谢幕几次乃至几十次。***的戏剧大师卓别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等对戏曲十分欣赏。梅耶荷德甚至说:“未来戏剧的发展,要建立在中国戏曲写意性的基础上。”对中国戏曲一整套艺术体系给予很高评价。
潮剧是中国二三百个地方戏曲中**特色的剧种之一,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艺术博大精深。潮剧迄今已有580年的历史,它的历史比影响巨大的京剧、越剧、黄梅戏、粤剧要长得多。潮剧行当齐全,表演程式丰富,它继承宋元南戏的艺术传统。其丑行当,分工细密,多达十大门类,程式多彩多姿,说白诙谐,表演滑稽风趣,潮剧丑角与京剧丑角、川剧丑角并称地方戏三大名丑行当。潮剧的彩罗衣旦表演细腻柔美,沁人心脾。潮剧用潮州话演唱,唱腔优美动听。明清之际著名诗人、著作家、番禺人屈大均和清代著名戏曲家、四川人李调元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潮剧“其歌轻婉”,他们以一个外地行家的敏感,领略到潮剧的特色。“其歌轻婉”,真可说是一语中的!现在,“轻婉”已成为潮剧艺术经典性评价的定谳。杰出的戏剧家老舍曾用诗歌表达他对潮剧的热爱与欣赏:
姚黄魏紫费评章,潮剧春花色色香。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潮汕解放前夕,由于连年内战,使国家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潮剧戏班的生存十分困难,有的戏班以演戏换番茨度日,艺人生活朝不保夕,整个剧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其时,潮汕地区共有七个职业戏班,即老正顺香班、老源正兴班、老玉梨香班、老怡梨春班、老三正顺香班等五个大班及老赛宝丰班、老玉春香班两个规模较小的中班。此外,尚有三个设备陈旧、没有正常演出的小班,从业人员约八九百人[1]。
老正顺香班:清光绪年间,澄海豪绅王立秀创建,是潮剧四大班之一。王立秀除创建老正顺香班外,还创建新正顺香班,并与左邻的华埔乡的老正兴班、中正兴班、正和兴班,凤窖乡的老中正顺班、中正顺班、老三正顺香班,外砂乡谢姓的玉正兴班、怡正顺班等班主定下“正”字班社,严禁用女伶演戏等班规,还在戏箱(囊)画八宝图案、太极图案,作为潮剧正统班标志。1943年潮汕闹饥荒,该班卖给澄海北湾乡陈遂良,陈遂良接任班主后,打破原来的班规,买女童伶,并延长童伶演戏年限,至抗日战争胜利后,阵营强大,为四大班之首。
老源正兴班:光绪末年,潮阳县下林黄乡人创建。1923年戏班卖给澄海外砂乡王阿倦,以后数易班主。该班30年代曾拥有著名教戏先生及其他艺术人员,实力雄厚,民间有口谚“老源正,无看心头痛”,可见其在群众中的影响。
8.媒体评论:著名学者陈平原评《潮剧史》《潮剧史》的**特色,无疑是以系统性见长。其文史兼备、古今贯通,得益于两位学者的通力合作。此书在历史溯源及资料考辨方面功力深厚。在这个意义上,二人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著名戏剧家郭启宏评《潮剧史》林吴合著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精神论述了潮泉腔之母体、之孕育,推及潮剧之诞生、之长成,终至风姿绰约,从而排除了潮剧起源的许多假说。《潮剧史》的二位作者,所处环境相对清冷,几十年如一日,远离闹热局,拒绝喧嚣与浮华,问当今“任性”英豪,几人做得?

 潮剧史(下编)(叙述潮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勾勒潮剧变革演化的轨迹约600年来首一部潮剧史著作填补学术空白,为当下潮剧改革作镜鉴近200幅图片剧照资料,可读可赏)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