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教中的文质说探源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古典诗教中的文质说探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3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轻型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7548916
  • 丛书名:政治哲学文库
作者:吴小锋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编辑推荐

1. “文质说”是中国古典文论中重要的基本命题,也是如今文论研究尚未澄清的重大问题之一。
2. 如何理解文质说,学界迄今尚未取得共识。《古典诗教中的文质说探源》通过探源“文质说”的本义,尝试廓清中国古典文论中“文质”问题的基本面目。
3. 在古典诗教传统中,质是政制之原,文是政教之原。“文质彬彬”,讨论的其实是“人性”与“政制”的关系。

 
内容简介

“文质说”是中国古典文论中重要的基本命题,也是如今文论研究尚未澄清的重大问题之一。《古典诗教中的文质说探源》通过探源“文质说”的本义,尝试廓清中国古典文论中“文质”问题的基本面目。
“文质”一词以及对“文”、“质”关系的直接讨论,首先见于《论语》。如今的“文质说”研究面临的诸多争议,源于缺乏对“文质说”原初涵义的深入理解,“文质说”的本来面目已经蔽而不明。在古典诗教传统中,质是政制之原,文是政教之原。“文质彬彬”,讨论的其实是“人性”与“政制”的关系。古之道术的实质,是对人间良好政制的认识。如此一来,探讨文质关系,当然不单单涉及人的德性修养问题,同时也涉及理想政制的问题。

 

作者简介

吴小锋,四川成都人,中山大学哲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师,侧重研究中国古典思想,讲授《老子》、《论语》、《史记》等课程。著有《古典诗教中的文质说探源》、《西游记前十五回阅读笔记》。编译《希罗多德的王霸之辩》研究译文集一部,译文若干。在《古典研究》、《经典与解释》、《儒学与古典学评论》、《中国图书评论》、《跨文化对话》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  录
引言:《文心雕龙》与文质之辨 / 1

第一章 天文与人文 / 9
一、文王之德 / 9
二、天之历数 / 21
三、从天文到人文 / 27

第二章 《论语》中的文与质 / 31
一、《论语》中的文章与文学 / 31
二、《论语》中的文质关系 / 40

第三章 质性与古代政治 / 52
一、性情与心术 / 52
二、性相近习相远 / 60
前  言
引言:《文心雕龙》与文质之辨

文质说,是中国古典思想中一个重大而隐深的论题,在文论中也极为重要。如今的相关文论研究,却并未澄清这一重大论题的来龙去脉。如何理解文质说,学界大概迄今尚未取得共识,尽管没有人否认文质说对中国古典文论、政论乃至文明论的重要性。
本世纪初,胡经之主编的《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共三册)出版,是书以文论范畴为题,蒐集中国古典文艺学资料。第二分册(作品分册)列有“文质”一目,辑录从孔子到王国维历代数家对“文质”问题的相关说法。两千年来,关于文质关系的论说绵延未绝。一气读罢二十页篇幅的历代文质论说后,仍然感到困惑,“文质说”究竟在谈什么问题。编者在开头提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思 无 邪
《论语》全书涉及《诗》的地方大概有14处(参赵纪彬,《论语新探》,前揭,页201),其中,《为政》第二章孔子论《诗》尤其引人注目:“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的涵义殊难把握,原因在于“思”与“无邪”的涵义难以确定,衍生出多种理解。据廖平观察:

旧说《诗》言志,今《诗》无“志”字,大抵以“思”代“志”,“思”即“志”。《诗》中“思”字数十百见,即以“思”为“诗”,“思无邪”即“《诗》无邪”。参廖平,《孔经哲学发微》,见李耀仙编,《廖平选集》,前揭,页306;比较廖平在《知圣续篇》中的说法:“‘《诗》言志’,《诗》无‘志’字,以‘思’代之”,见《廖平选集》,前揭,页274。

“诗”、“志”、“思”三者颇有相通之处,可以说,“思无邪”正是“诗言志”的具体说明。“诗言志”这个命题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志的内容和方向并没有说明,“思无邪”刚好接续并解释“诗言志”的说法,“思无邪”就是“志无邪”。《诗》为言志之书,《诗》之言志,简单说,是为引导君子之“志”变得“无邪”。贾谊《新书·道术》云:“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邪”就是不正,包咸注曰:“思无邪,归于正也”,皇侃引卫瓘云:“不曰思正,而曰思无邪,明正无所思邪,邪去则合于正”。“思无邪”或“志无邪”,描述的正是引导性情的过程或“培志”的过程,这一点,可以通过列于《诗经》之首的《关雎》一诗很清楚地看出来。

 古典诗教中的文质说探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