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及其演变规律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及其演变规律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184
  • 字 数:178000
  • 印刷时间:2013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70662
  • 丛书名: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丛书
作者:王崇举,张永鹏 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城市三大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如何单独和共同作用于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研究不同条件下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及其演变规律;探讨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关键变量的主动和被动调适机制,进而提出相关政策与制度安排。
作者简介
王崇举(194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决策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影响重庆·三十名经济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9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重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应急项目3项,教育部及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委托项目22项,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报告40余份,出版学术著作1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领衔研究的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政府奖27项。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一、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规律
二、农民工向城市转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二章 城市吸纳农民工经济子系统的构建
第一节 经济子系统的内涵
第二节 城市吸纳农民工经济子系统构建
第三节 系统分析
一、产业子系统
二、劳动力子系统
三、消费子系统
四、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
第三章 城市吸纳农民工社会子系统的构建
第一节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导论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的集体土地集体经营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开始的,这项改革的伟大意义在于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几乎与此同时,城市的改革开放从沿海地区开始,城市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引进外资、技术,开展“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加工战略所导致的城市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开始出现,并且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闲置。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一开始就非常迅猛。此后的30多年,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仅从未停歇,而且一直不断地在地域上延伸、在模式上扩张、在规模上扩大,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在30多年里超过了2.5亿人,成为举世瞩目的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一、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规律

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最先是从谋求生计开始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处在较低的水平,但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表1-1)。那时,刚刚从土地集体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期盼的就是一份有现金收入的工作。与农村的原始耕作劳动相近的重活、苦活、脏活,如建筑工地挖地基、市政卫生、家政服务等劳动,城里人不则对工种、工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高一些。这里既存在不同的农民工群体离开乡土来到城市,他们的机会成本确有不同的问题,也存在农民工作为城市里新兴的劳动阶层,他们的需求层次与时俱进、不断进化的问题;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的领域和地域范围持续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数量在急速增加,导致近年在一些城市、一些行业出现了“用工荒”,破坏了城市和谐的发展环境,阻碍了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在这种状况下,如何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尊严与民生问题,持续改善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带动城市、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日益成为政府、学者和所有城乡居民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农民工向城市转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及其演变规律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