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山东教门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民国山东教门史

  • 版 次:1
  • 页 数:242
  • 字 数:29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075440
作者:梁家贵 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编辑推荐
  “教门”有很多别称,主要有:秘密宗教、秘密教门、秘密教、秘密社会宗教、秘密宗教会社、秘密宗教社会、秘密宗教结社、宗教的修养结社、秘密经会、秘密宗教团体、秘密的宗教,甚至下等宗教、低级宗教、迷信集团、异端宗门、伪会、邪教、魔教、左道、歪道,民间俗称教门或道门等。
“教门”是一种具有准宗教性质的秘密结社组织,有着独特的亚文化和经济实力,独立于正统社会之外又往往从事于反正统社会的秘密活动。
“教门”通常为统治者和正统社会法律所不容,因而又被历代统治者称为“异端”、“左道”、“邪教”。
“教门”又可细分为“会门”如大刀会、红枪会、小刀会……和“道门”如九官道、先天道、一贯道、归根道、黄天道……两种。
“教门”中的“门”字,是“派别”、“结社”的意思。它和“会党”被学术界并称为中国秘密社会的两个系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民国时期山东教门的著作。它从社会史的角度,采用实证史学与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对民国时期山东教门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既叙述了它们的产生、发展和覆灭的历史进程,又阐释了它们的社会政治活动,还较为详细地剖析了它们的组织结构、教理教仪,从而较为完整地再现了不为正常社会所熟知的“教门社会”。
本书史料翔实,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见解不乏创新之处,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研究以及山东地方史研究内容,同时,对当代中国开展的“打黑除恶”、铲除邪教等专项斗争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梁家贵,1968年11月出生,山东省茌平人,历史学博士,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主治中国秘密社会史,曾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抗日战争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民国建立前后的山东教门
第一节 早期的山东教门
一、早期山东教门产生、发展的原因
二、早期山东教门的发展概况
三、小结
第二节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山东教门
一、辛亥革命前十年间山东教门发展的原因
二、辛亥革命前十年间山东教门的主要活动
三、小结
第三节 民国初年的山东教门
一、民国初年山东教门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
二、民国初年山东教门的发展概况
三、小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民国建立前后的山东教门
  第二节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山东教门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中国,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各种矛盾急剧激化,政局、社会极度动荡,“民变”蜂起,教门等秘密社会的活动更是极其活跃。据乔志强先生统计,有案可稽的事件就达138次。然而,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秘密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党方面,乔志强先生统计的数据也主要是有关会党的(达130次)。作为秘密社会之重要一支的教门的发展状况及其活动诸方面却鲜有人论及,相关成果仅零星见于一些通论性的著作,专题性的研究尚不多见。
一、辛亥革命前十年间山东教门发展的原因
历史上由于“东省地狭人稠,小民生计维艰,多赴顺、直、东三省等处佃趁谋生”,然而这一时期的顺、直、东三省等地遭受八国发动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浩劫,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东民之在外谋生者陆续逃归,秋冬间水路相望,千百成群”。山东民众天灾人祸,内外交困,遭受的各种打击之力度较历史时期及同一时期其他省区尤为沉重。
(一)自然灾害。这一时期山东遭受的自然灾害较前覆盖面更广、次数更频繁、破坏性更严重。1900年春、夏,山东大旱,一直到8月未见雨水,鲁西许多州县因此小麦歉收、秋种无法进行;1907年,再次遭受水灾,“又值上年水灾,饥民众多”;1910年春,海阳久旱不雨,鼠疫流行,莱阳遭严重霜灾,“杀麦殆尽”,乡间断粮绝炊者“十居其九”。处于风雨飘摇、濒临崩溃边缘的清王朝及山东地方官吏已无力进行赈灾,民众嗷嗷待哺,惶惶不可终日,被迫背井离乡。《申报》等报纸纷纷予以报道,这在山东地方官吏的奏折中也可得到证明:
窃谓该县岁比不登,今年春禾失获,秋稼无收,除死伤外,流亡者不下数万人。
自近岁连遭荒歉,流尢满道,饥寒亡命假息萑苻。
饥寒交迫、生活无望的民众有的抗捐抢粮,有的“人心思变”,鲁西南地区就时“有饥民随从附和,或纠领数十人、百十人,借仇教为名在单县边境一带游弋”。教门既能给人以精神慰藉,又有助于人们互助,同时具有较严密的组织形式,因此吸引了大批的民众纷纷参加,遂乘势活跃起来。山东地方官在奏请对山东民间秘密结社(含教门)的举事进行剿灭的同时,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自江、皖阻饥,流民入滕、峄者不下数万口,昼丐夜掠,合境绎骚然,其志在求食而已。”
(二)苛捐杂税。经过义和团运动的冲击和八国侵华战争的破坏后,清王朝被迫实行“新政”以图自保。然而,此时的清王朝已是“帑项奇绌”、“库储一空如洗”,要推行新政,不得不增加赋税。这对于遭受自然灾害打击的民众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1909年6月18日的《民呼报》曾报道:
书摘插画
插图

 民国山东教门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