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佛门学点养心治病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养生 > 健康百科 > 向佛门学点养心治病之道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05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9022105
作者:路泉刚,穆国库,李艳琴 著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编辑推荐
本书将养心与养生相结合,用佛家的大智慧,揭示出养心治病的道理。佛家讲求因缘,无论身病还是心病,只有从自身找原因,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而要找到自身的原因,修习禅定则是*好的方式。修禅的打坐、调身、调息等,都是中和地水火风四大的过程,四大调和,人就不生病;修禅的调心、止观、念佛、发愿等,都是以静观心、养心,以定生慧,由此人就没有心病。
  佛家认为,无论哪种养生方法,都是为了调伏心性,去除妄念。因为妄念迷乱心性,破坏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所以,佛门的养生主要在于养心,心清净了,自然身体轻安无病。
  本书收录近百种禅修方法,配以直白生动的手绘图片,堪称目前*为全面介绍修禅定方法的读本。目的在于为大众提供一个途径:不用打针吃药,不用请心理医生,就能获取**智慧的养生之道,和*为方便的养心法门。 
内容简介
对各种禅修方法做全面的介绍,语言平实易懂,旨在让神秘的禅修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并且,本书将修禅定与养生治病相结合,揭示了佛门养生的要旨。通过本书,读者会明白:不用出家,一样能打坐参禅;不用打针吃药,一样能祛病长生;不用请心理医生,一样能解决心理烦恼;心养好了,身自然得安。
  本书收录从古至今禅师大德的养生修持法门,涵盖南北禅宗和密宗的修持,也包括普通人在家练习的心灵修持,内容全面、语言精练、方法简便易学,对修持者具有指导性;本书还对禅宗的起源、发展,有趣的禅宗公案,禅宗与生活的结合等都进行了描述。仅就后一点,本书也堪称一本怡情养性的心灵读本。
作者简介
路泉刚,云南省蒙自县人。自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法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曾多次参加寺院举办的各种禅修活动,并于07年正式礼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为皈依师,成为一个正信的佛弟子。现为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目  录
卷一 禅是大智慧,禅更是身边事
 大师皆自凡胎来
 迦叶拈花微笑/达摩九年面壁/慧能出偈得禅/禅分顿渐,一花五叶
 中国禅宗主要系、宗、派图/
 禅不远人,禅唯在静心观想
 运水搬柴也是神通妙用/茶最有禅家意味/你也能读懂禅诗/禅语中更有机窍
卷二 入禅与出禅不可忽略的细节
 以气息专注为本
 居闹市也要心静如水/衣必宽松,膝必保护/不挂念生活中的琐事杂务/食不饥不饱/睡不可过多/修持需持五戒
 以心灵静定为要
 至少应抛开五种烦恼/发菩提心,同时起四弘愿/去掉一切念头/克服情绪障碍
 入禅与出禅的要领
 坐禅前后须知/松紧得宜,劳逸适中/细水长流,涓涓不息
卷三 修禅的六个步骤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四念处:治心乱
  四念处,又名四念住,分别为:一、身念处,即观身不净;二、受念处,即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念,意为想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即身、受、心、法四境。凡夫在未成道之时,常对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对色多起净颠倒(以不净为净),对受多起乐颠倒(以苦为乐),对想、行多起我颠倒(无我认为有我),对识多起常颠倒(无常认为有常)。因此,四念处就是以身、受、心、法为住心的对象,以不净、苦、无我、无常四个正念,进行智慧的观察,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破除所执著的常、乐、我、净四颠倒,使我们的念想正而不邪,最终断除贪爱执著等烦恼的禅观方式。因为修四念处并非只是纯粹的修定,而是以智慧来观察身、受、心、法四念处,破除净、乐、常、我四颠倒,所以又称为四念处观。
  身念处:破除颠倒愚痴  
  按照《中阿含·因品·念处经》的记载,身念处的内容很多,比如对身体的一举一动了然分明、念出入息、光明想、不净观等。此处依照《大智度论》的叙述,只从不净观来讲述身念处。因为凡夫对色多起净颠倒,所以身念处的主要内容是观身不净。身,意思是积聚,指积聚眼、耳、鼻、舌诸根而成身。身又分为内身和外身:己身为内身,他人之身为外身。此内外之身,皆是父母所生之肉身,身之内外,从头至足,一一观之,都是秽物,没有些许干净之处。然而众生愚痴,认识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著,故观身不净,破除颠倒,断尽贪著。  
   受念处:破除对乐的贪恋  
  受,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就是身体苦、乐的感觉。受有内受和外受两种:心理上的受叫做内受,比如一个人失恋了,在那里哭天喊地,就是内受;生理上的受叫外受,比如被女朋友给了一耳光,就是外受。内受和外受又都分为三种。一、乐受,是指在顺情之境中生的感受,什么是顺情之境下的受呢?因为同一事件对不同状态下的人来说其感受是不同的,比如两对夫妻都生了一个女儿,但其中一家已经超生了两个女儿了,而另外一家正好想要一个女儿,那么他们的感受就肯定是相反的了。因此,顺情之境下的受就是那种符合当下你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状态的受。二、苦受,就是违情之境所生的受,那个生了三个女儿的人此时的受便是苦受。三、不苦不乐受,就是那种无所谓违情与顺情的受,譬如你的眼睛眨了一下,这个受便是无所谓苦,也无所谓乐的受,故叫不苦不乐受。乐从苦的因缘而生,所谓离苦才能得乐,而且人生无常,人生充满生老病死诸多苦,世间没有真正的乐。凡夫愚痴,以苦为乐,起乐颠倒,贪著其中,不肯舍弃。因此修受念处就是要以观慧来破除乐颠倒,明白受即是苦,断除贪著。  
   心念处:知道心无常  
书摘插画
插图

 向佛门学点养心治病之道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