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哲学大师的死亡笔记(来自苏格拉底、柏拉图、罗素、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萨特、克里希那穆提、季羡林等多位哲学大师的终极探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向死而生:哲学大师的死亡笔记(来自苏格拉底、柏拉图、罗素、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萨特、克里希那穆提、季羡林等多位哲学大师的终极探讨)

  • 版 次:1
  • 页 数:297
  • 字 数:203000
  • 印刷时间:2013年03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0985930
作者:孙胜杰 著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编辑推荐

  《向死而生:哲学大师的死亡笔记》一书,讲述了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面对死亡的人生哲学,体现出一种人生的豁达。该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对哲学大师的人生历程分析的十分透彻,是一本直通哲学大师内心的读物。读者阅读此书,犹如与众多哲学大师进行心灵对话,进而获得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系列畅销书请点击:《大师思想集萃:阿德勒、弗洛伊德、康德、罗素、洛克、马斯洛、尼采、培根、荣格、叔本华(全十册)》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讳的话题。
  人活着,就要认真地活;人走了,便要洒脱地走。只有坦然面对生死,超越生死,才能使你的一生变得丰富而长久。真正属灵的人,都是真正活在永恒里的人。

作者简介

  孙胜杰 女 黑龙江人 兰州大学博士 擅长社科类图书的写作与翻译工作。 已出版《成吉思汗传》一书。

目  录
第一章 生命的终极思索
第一节 赫拉克利特:死亡是醒时所看见的一切
第二节 德谟克利特: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体
第三节 奥古斯丁:天主负担了我们的死亡
第四节 苏格拉底: 死可能比生更好
第五节 伊壁鸠鲁:死亡是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
第六节 柏拉图:死亡是灵魂从身体的开释
第七节 亚里士多德:神圣理性不死
第八节 奥勒留:以愉快的心情等待着死亡

第二章 死亡尽是力量的喷薄
第一节 塞涅卡:只有在死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生
第二节 阿奎那:人在尘世生活之后还有命运
第三节 笛卡儿:我们的灵魂比身体更经久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四节苏格拉底:死可能比生更好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衣衫褴褛,散发赤足,年届七旬的老人要被处决了。他镇定自若,和妻子、亲戚告别后,坐下来和几个朋友侃侃而谈,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药进来,他的话才就此打住,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仰面躺下静等死亡。身旁的弟子都掩面而泣,忽然他又揭开脸上的遮盖物,对他最喜欢的小徒弟说:“克里托,我还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公鸡,千万别忘了。”说完,老人微笑着闭上双眼,平静地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这句话成了这位西方第一大哲学家的最后遗言。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独特、从古至今被人褒贬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他一生研究学问,却未曾写一部著述,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和色诺芬,所以他的言论和思想都记录在这两位学生的著作中,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苏格拉底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风光依靠的就是柏拉图的妙笔生花,我们今天才得以知晓。那年,柏拉图28岁,已经跟随苏格拉底10年,从事情的起因到苏格拉底被审判他都陪在老师的身边。审判那天他试图上台为老师辩护,但法官嫌他年轻把他轰了下来。
事情是这样的:控告的罪名是“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原告有三个人:一个是天生爱惹是生非的无名诗人美勒托;一个是无名演说家莱康;主谋是政客安尼图斯,当时很活跃,是民主政权二首领之一。他的儿子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从来不听安尼图斯的话,这让他十分生气,他把儿子的不听话都归罪于苏格拉底。再加上他在政坛得势之后,苏格拉底曾挖苦他说:“现在你用不着再让儿子做皮匠了吧。”于是怀恨在心,所以蛊惑美勒托提起诉讼。看似小事,纯属个人恩怨,但安尼图斯之流的炒作,让事件越来越严重。

 向死而生:哲学大师的死亡笔记(来自苏格拉底、柏拉图、罗素、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萨特、克里希那穆提、季羡林等多位哲学大师的终极探讨)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