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信仰与中古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净土信仰与中古社会

  • 版 次:1
  • 页 数:276
  • 字 数:286000
  • 印刷时间:2012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6106716
作者:贾发义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编辑推荐

     贾发义编著的《净土信仰与中古社会》中古民众弥陀净土信仰意义比较宽泛,信仰群体包括各地净土僧人及具有弥陀净土信仰倾向的民众。本书关于弥陀净土信仰研究的时间段限重点在中古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中国佛教从初传到极盛的阶段。本书正文的总体结构共分四章:**章考察弥陀净土信仰的渊源、思想及性质;第二章分阶段论述中古时期弥陀净土信仰的社会表现及地域分布特点;第三章论述中古时期弥陀净土信仰的特点及其中国化的条件;第四章论述弥陀净土信仰对中古社会的影响。

 
内容简介

     贾发义编著的《净土信仰与中古社会》主要讨论弥陀净土信仰在中古时期的传播、发展过程及其与中古社会的互动关系。古代先民大同世界、桃花源等隐净土思想是中印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媒介。 《净土信仰与中古社会》净土信仰体系经东汉至隋唐最终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和信仰特点。弥陀净土信仰在中古社会的传播与普及,同时也是净土信仰中国化的过程。弥陀净土信仰对中古社会的孝文化、丧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贾发义,男,山西阳城人,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魏晋隋唐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及山西地方史的教学和研究,近年在《宗教学研究》、《全球史评论》、《陕西师范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多次获省部级科研奖。

目  录
序
  前言
  一  研究综述
  二  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
  三  部分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净土信仰的渊源,思想及性质
第一节  汉文化中的隐净土思想
  一  汉文化中的西方意义
  二  汉人对西方神秘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节  佛教中的净土思想——兼论弥陀净土信仰之特色
  一  净土思想渊源
  二  弥陀身世与弥陀净土
  三  弥陀净土思想
第三节  净土经典和净土宗派的形成
第四节  净土信仰的实质
  一  净土存在与否的问题
  二  弥陀净土佛国之描述
  三  往生弥陀净土的条件
  四  无证无终的探索
第二章  中古时期弥陀信仰的社会表现
第一节  魏晋时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初传
  一  后汉至西晋时期净土典籍的传译
  二  后汉至西晋时期净土信仰的社会表现
第二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发展
  一  南方东晋净土信仰的社会表现
  二  北方十六国净土信仰的社会表现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弥陀净土信仰的继续发展
  一  南朝宋齐梁陈时期净土信仰的社会表现
  二  北朝魏齐周时期净土信仰的社会表现
第四节  隋唐时期弥陀净土信仰的隆盛
  一  僧人群体净土信仰的情况
  二  贵族官僚净土信仰的情况
  三  一般民众净土信仰的情况
第五节  中古时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地域分布及其特点
  一  由北向南的初传态势
  二  以各朝代中央政权所在地为中心向周边扩延
  三  以名山为根据地形成几大信仰中心
  四  唐代净土道场所遍及全国各地
第三章  中古时期弥陀净土信仰的特点及其中国化的条件
第一节  中古时期弥陀净土信仰的特点
  一  念佛的普及
  二  写经的流行
  三  造像的兴盛
  四  结社的兴起
第二节  中古时期净土信仰中国化的条件
  一  社会现实的残酷是弥陀净土信仰传播的前提条件
  二  民众净土信仰的心理需要
  三  历代统治者的扶持
  四  净土形象与中古社会民众形象思维方式的适应
第四章  弥陀净土信仰对中古杜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以孝为首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接受和发扬
  一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与佛教教理的冲突
  二  净土思想对传统孝亲与佛教反孝亲之间的调和
  三  净土信仰中孝亲观的接受和发扬的表现
第二节  对中古社会丧葬体系的局部影响
  一  中古前的中土丧葬习俗
  二  净土信仰对中古社会丧葬习俗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净土信仰与中古社会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