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来华著名传教士著作文丛(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编译丛刊)(套装6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清代来华著名传教士著作文丛(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编译丛刊)(套装6册)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1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23596532
  • 丛书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作者:(德)柯兰霓,(美)孟德卫(Mungello,D.E.) 等编著,潘琳,赵殿红 等译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编辑推荐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包括:《中国新史》、《清初耶稣会士鲁日满》、《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索隐派思想在中国及欧洲》、《灵与肉:山东的天主教》、《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共6本。
  其中《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索隐派思想在中国及欧洲》是一部较早专论索隐派问题的著作,其开创性价值至今不衰。
  《灵与肉:山东的天主教(1650-1785)》由国家清史委员会编著,本书的标题“灵与肉”是为了强调精神道德理想与人类弱点和世俗诱惑之间的对立,前者激励着基督徒,而后者则导致*终失败。灵与肉的相交,还体现在山东苦修会的中国教徒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自我鞭笞的忏悔仪式。在灵与肉之间挣扎是个很值得一谈的故事,希望读者也会有同感。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中国新史》是西方早起汉学名著,其价值和优点正如伯农在本书法文版序言中所述:“这部书具有重大意义,可满足那些想了解那个遥远国度的人的好奇心,因为它如实地、一步又一步地描述了著名的中华帝国*重要的东西。”
  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是首批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到北京后和张诚一起在宫中为康熙服务,深得康熙宠爱。白晋很早就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1697年返回法国,在巴黎做讲演时他曾说:“中国哲学是合理的,至少同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同样美”,由国家清史委员会编著的德国学者柯兰霓的《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一书,有助于读者对白晋其人其成就深入了解。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作者马若瑟是清代法国来华的著名耶稣会士。马若瑟一生著述丰厚,法国汉学家雷慕沙说他是来华的传教士中“中国文学造诣*深者”。《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是丹麦汉学家龙伯格先生所著,是目前西方学术界关于马若瑟研究*有影响的一部作品。作者依据大量的原始文献给我们提供了有关马若的丰富材料,使得马若瑟在清代历史和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以及中国语言学史中的地位逐渐清晰起来。《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是比利时著名汉学家高华士(Noel Golvers)博士研究天主教传华史的一部力作,重现了17世纪耶稣会士鲁日满(FranoisdeRotagemont,S.J.1624—1676)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及生活状况。

 

 
内容简介
  《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索隐派思想在中国及欧洲》以1699—1722年间在华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傅圣泽的生平为线索,介绍了耶稣会士中以钻研中国古代典籍并探索其与《旧约》之联系为己任的索隐派的基本情况,勾勒出影响了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中国礼仪之争、传教区各种势力的争夺,以及康熙朝廷与罗马教廷往来的史实。同时还通过傅圣泽返回欧洲后的活动,描绘了萌芽中的法国——欧洲汉学,以及与欧洲汉学和近代早期欧洲思想史有密切关系的中国古代编年史之争和18世纪欧洲中文图书的状况。
  《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索隐派思想在中国及欧洲》还提出了一些深具思想史意义的问题,比如因被目为异端而长期遭忽略的索隐派思想的文化史意义和比较文化学意义;礼仪之争中争议和权力之争的相互影响;耶稣会士向中国传播欧洲科学知识的动机和实践是否如李约瑟所评价的那样消极,等等。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以法国耶稣会士传教士白晋的生平为线索,着重介绍了他在华期间钻研中国古代典籍并探索其与《旧约》之联系所做的努力,描绘了白晋重点研读《周易》并通过对欧洲和中国的语言及神话传说进行比较,创立跨文化的索隐派体系的过程。同时还勾勒出影响了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中国礼仪之争、传教区各势力的争夺,以及康熙朝廷与罗马教廷往来的史实。《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著作》对索隐派以及基督宗教这些堪称东西方共同的文化遗产的专题论述,具有重大的思想史意义,使得长期以来遭忽略的索隐派思想研究更迈进一步。
作者简介

  安文思1640年前往中国传教,长期与利类思合作,初期在成都建立教堂,后为张献忠服务。张献忠败亡后被豪格虏往北京。豪格死后,利类思和安文思被释放,建立了北**堂。1677年,安文斯病逝于北京,葬于滕公栅栏墓地。
  在华期间,安文思以善于制造机械而闻名,先后曾为张献忠和清朝政府制造过许多仪器,康熙帝称赞其“营造器具有孚上意,其后管理所造之物无不竭力。”安文思还曾在1668年以葡萄牙文写成《中国的十二特点》一文称颂中国,后以《中国新志》为名刊行于巴黎。
  魏若望(JohnWitek):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为:汉学、日本学、藏学、印度学、早期亚欧交通史,以及来华耶稣会士研究。他的主要著作有《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索隐派思想在中国及欧洲》、《传教士、科学家、工程师、外交家南怀仁,1623—1688》和《葡汉字典》等书。

目  录
《灵与肉:山东的天主教》
 序言方济各来华传教史:清代天主教史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者自序
 前言
 前奏:神迹显现
 第一章 利安当神父的尝试与努力
 第二章 融合儒家和基督教的尝试
 第三章 在1664年到l669年的反教迫害以后重返山东
 第四章 亲吻耶稣受难像,感受落在肉体上的鞭子
 第五章 1701--1734年中的基督教与中国异端教派
 第六章 地下教会中的羔羊、狼和殉道者
 尾声:安魂弥撒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利安当神父的尝试与努力
  错误的开始
  就把基督教引入山东而言,利安当神父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602年4月20日,利安当生于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区一个名为巴尔塔纳斯的小镇,后来就读于萨拉门迦大学。1618年3月24日,他加入了圣保罗教区的小兄弟会(方济各会)。他完成大学学业后自愿参加了方济各会的日本差会。在被正式任命为神父之后,被派往卡斯特罗维尔。1628年,他与其他29名方济各会士一起,从那儿取道墨西哥前往菲律宾,并于l629年到达马尼拉。在那儿他被任命为马尼拉圣方济各学校的修辞和神学老师。另外,他还学习了日语,并在Balete照料日本麻风病人。在那儿时,马尼拉的圣格利高里教区发起了一个向中国地区传教的活动,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l813年(尽管l801年山东最后一位方济各会士就去世了)。利安当最终被派往中国传教。
  利安当在中国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l633年到1636年,他的工作引起了很多争议,并且最终流产。如果利安当没有再次回到中国,他不可能被认为是17世纪中国具有开拓意义的杰出方济各会士。第二阶段,从l649年到l669年,利安当在山东可以说是声名卓著。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在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中。葡萄牙人通过澳门港控制了欧洲人进人中国的主要门户,他们实行保教权,拒绝西班牙教会进入。西班牙人只好不断努力,尝试从海盗猖獗的福建进入。耶稣会土视他们为害群之马,生怕因此危害到中国政府对传教事业本来就脆弱的信任。利安当第一次到中国缘于多明我会的郭吉(AngeloCocchi,1597-1633)神父请求从菲律宾派助手到福安。作为回应,利安当和方济各会的FrancescoBermudez神父、多明我会的黎玉范(JuanBanezadeMorales)神父一起于1633年3月9日离开菲律宾,于4月2日到达台湾。③7月2日,利安当和黎玉范被郭吉用小船送往福建省福安。利安当随即开始寻找合适的基地。在江西建昌和南京,他都被当地的耶稣会士当做是一个麻烦,而不是一位同行。即使不考虑中国官方对外国传教士的接受问题,利安仍然是个麻烦,
  耶稣会士对待他的方式显然称不上基督教所宣扬的仁爱。在利安当的随从离开以后,耶稣会教区副主教阳玛诺(ManuelDias.junior)派给他一名叫AndrewSiaoLeu的助手,此人奉命阻碍而非帮助利安当。最后,在阳玛诺的指使下,三名耶稣会的仆从绑架了利安当并把他丢到一只船上,在流浪了六个月以后,他又回到了出发地——福安。
  1634年12月,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达成协议,根据这项协议,福安地区由多明我会负责传教,而方济各会则负责顶头(Dingt)地区。利安当则在附近的宁德传教。在顶头他施洗了第一位也是最有名的教徒罗文藻(GregorioLopez)他出生在顶头附近的罗家村。⑤罗文藻在1650年加入了马尼拉的多明我教会,并于1654年被授职成为教士。1674年1月4日,他被任命为南京教区的宗座代牧。1685年8月28日,他在传信部主教伊大仁主持下就任主教一职。1691年4月27日逝世于南京。⑥

 清代来华著名传教士著作文丛(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编译丛刊)(套装6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