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营销中农户合作行为实证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农产品营销中农户合作行为实证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251
  • 字 数:224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4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9137486
作者:郭锦墉 著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内容简介
农产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一个重要而基本的单元,其能否顺利进入市场,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实践证明,农户与其他经济主体联合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营销合作行为,是农产顺利进入市场的有效选择。因此,探明农户营销合作行为的内在机理,把握农产营销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寻求有效引导农户合作、帮助农户顺利进入市场的路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农产品营销中农产合作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江西省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托,采用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为什么合作、怎样合作”的思路来展开研究:
首先,对已有的相关成果和研究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据此构建出农产品营销中农户合作行为的理论分析模型,为本书提供一个逻辑推理框架。
第二,从节约交易费用、顺应环境变化等需要出发,对农产品营销中农户合作行为产生的动因进行理论和实际的求证,回答农户“为什么合作”。
第三,利用对江西省1085户农户调查的有效样本,采用统计分析、计量模型检验等方法工具,实证分析农户合作意愿、合作伙伴、合作方式及履约选择的影响因素,揭示农户合作的内在机理,回答农户“怎样合作”。
作者简介
郭锦墉,男,1968年8月生,江西遂川人。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农产品营销,农村中小企业管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论著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省部
目  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重要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1.2.1 重要概念界定
1.2.2 研究对象界定
1.3 研究现状述评
1.3.1 农户合作行为动因研究述评
1.3.2 农户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章对农产品营销中农产合作行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为本书提供经济学理论支撑。
  2.1 农户行为理论
  2.1.1 农产行为研究的三大学派
  2.1.1.1 以俄罗斯A.恰亚诺夫为代表的组织生产学派
以俄罗斯A.恰亚诺夫为代表的组织生产学派认为,农户家庭经营在两个主要方面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①农户经济发展依靠的是自身的劳动力,而不是雇佣劳动力;②它的产品主要是为满足家庭自给需求而不是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农户的劳动投入因为不以工资的形式表现,无法计算其费用,而投入与产出常常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恰亚诺夫主要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农民家庭,“本书的研究将从细致的分析集劳动单位与消费单位为一体的家庭本身的生物学发展规律和作为生产组织的家庭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对家庭自身经济活动的影响开始”(恰亚诺夫,中译本,1996)。所以,在追求最大化上,农户选择了满足自家消费需求和劳动辛苦程度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利润和费用之间的平衡。由此,农产经济本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遵循着自身的逻辑和原则。
农户分化的原因是家庭周期性的劳动者与消费者比例的变化,而不是商品化带来的农民分化。该学派认为,俄罗斯农产经济的改造既不能走斯大林式的集体化道路,也不应走西方式自由市场的道路,而是应着眼于自发地组成小型合作社。尽管该学派在斯大林时期被压制,但是,欠发达国家农产经济组织持续发展的事实使这一理论仍存在着很强的生命力(宋圭武,2002)。
  2.1.1.2 以西奥金•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
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沿用西方形式主义经济学关于对人的假设,认为小农像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一样,都是“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从其所做的假设可见一斑,“当农民局限于使用传统生产要素时,他们会达到某一点,此后,他们就很少能对经济增长做出什么贡献,这是因为要素的配置很少有什么改变后可以增加当前生产的明显的低效率;还因为用于增加传统要素存量的投资是代价高昂的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2003)。因此,改造传统农业的方式不应选择削弱农户生产组织功能和自由市场体系,而应在现存组织和市场中确保合理费用下的现代生产要素的供应。

 农产品营销中农户合作行为实证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