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文(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大学国文(图)

  • 版 次:1
  • 页 数:346
  • 字 数:534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4015602
作者:姚电,康丽云,胡毓智 主编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作品是本书选编的的重点。本书所编选的作品,多属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经过了时光的淘洗,跨越时空产生了广泛的共鸣,与那些喧闹一时却转瞬即逝的流行文本形成了区隔,因而具有持久而普遍的人文对话的生命力。 本书按诗歌、散文、小说、戏曲这四个部分收录了小雅·采薇、湘夫人、哀江南赋序、滕王阁序、女娲补天、夸父逐日、韩凭妻、单刀会(第四折)、西厢记·拷红等作品。书中每篇文章后面均有导读和学习建议,可以帮助同学们很好地理解。
  作为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我们希望这本《大学国文》能成为大学生接近国学、对话传统文化的一种桥梁式的文本。进入我们编选视野的文章,中国古代作品是选择的重点。按照目前大家都能接受的观点,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它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精神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这本教材所选择的篇章,既是历代先贤们思想、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本书所编选的作品,多属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目  录
诗歌
 中国诗歌发展概述
 小雅·采薇
 湘夫人
 饮马长城窟行
 行行重行行
 短歌行
 送应氏
 饮酒(其五)
 西洲曲
 春江花月夜
 终南山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诗歌
  中国诗歌发展概述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鲁迅先生所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创作了诗歌。“其中一个叫‘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十五个地区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言、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
  建安体中,“三曹”、“七子”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气概,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安时期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分。
  ……

 大学国文(图)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