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国学课

  • 版 次:1
  • 页 数:321
  • 字 数:214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26972
作者:邱燮友 等编著,简松兴 增补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07年06月 
编辑推荐
  中国学术,简称“国学”。国学的范围极广,从时间而言,纵贯五千年的历史与文物;从空间而言,涵盖三江五岳的人文和生活经验,这些都记录在历代的典籍中,表现了华夏民族高度的智慧,以及东方文化丰厚的异彩。《国学课》不是一部教科书,它却是一部很实用的参考书,可以作为国文科的补充教材;它也是供应一般国学常识的泉源,既可丰富学问,又能开拓视野。本书内容包括:国学的名称和范围、国学典籍的分类、经学常识、史学常识、子学常识、文学常识等项。 
内容简介
《国学课》不是一部教科书,却是一部很实用的参考书,可以作为文科学习的补充教材,也是一般国学常识的泉源。就以一般适用性而言,对于提升语文程度、奠定国学基础有所裨益,更可以它作为研读国学的入门书籍,进而登堂入室,窥探中国学术的堂奥。
本书针对一般喜爱中国学术人士之需要,从基本常识上着手,配合新时代的观念对国学加以简明的介绍,内容包括:国学的名称和范围、国学典籍的分类、经学常识、史学常识、子学常识、文学常识等。此外,开列“国学基本书目”,读者可配合坊间的古籍普及读本,仔细研读,达到自我进修的功效。同时,书末提供“国学常识题库”,数百题的测验题和问答题旨在帮助读者反复学习,并能自行衡量学习的效果。
作者简介
报燮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目  录
国学的名称和范围
一、国学的名称
二、国学的范围
国学典籍的分类
一、西汉刘歆七略的七分法
二、西晋苟勖中经新簿的四分法
三、南朝宋王俭七志的七分法
四、隋书经籍志的四分法
五、清代四库全书的四分法
六、清代曾国藩的新四分法
经学常识
一、概说
(一)经字的涵义
(二)经书的范围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国学的名称和范围
  一、国学的名称
“国学”一词,始于清代。国学,是指中国学术而言,也就是中国一切学问的总称。国学与西学是相互对待的。西学,便是泛指西洋的学术。自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洋学术也输人中国,从此就有国学、西学的名称相对而存在。晚清时,张之洞崇尚洋务,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里所说的“中学”,就是“国学”。
中国学术,涵盖古今,包罗广阔,举凡中国的一切学问,皆包括其间;无论经学、子学、史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等著述,均列在中国学术的范围中,可谓体大而思精,湛深而博大,凝聚了先民生活的经验和民族特有的智慧,散发出东方文化特有的异彩。
国学,又有国故、国粹等名称。今人或称之为汉学。近人章太炎(1869-1936)曾撰《国故论衡》、《国学略说》等书,以阐扬中华固有文化,弘扬中国学术精粹的所在。他在书中,提到“国故”、“国粹”、“国学”等名词。今人采用“国学”一词,而“国粹”、“国故”等词汇,便少有人使用。大抵名称的确定,也是随时代而变化,由众人的使用而约定俗成的。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学术的研究至为普遍,他们称中国学术为“汉学”(Sinology)或“华学”。至于日本人则称中国学术为“支那学”,韩国人称之为“中国学”,有些国家则称之为“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或“东方研究”(Oriental Studies)、“远东研究”(Far Eastern Studies)。
总之,国人称本国的学术为“国学”;外国人称中国的学术为“汉学”,已被世人肯定而接纳。
  二、国学的范围
国学的范围很广,清乾隆年间,姚鼐(1732-1815)将中国学问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同治年间,曾国藩(1811-1872)更主张增添经世之学(又名经济之学)。在曾国藩的《日记》上云:
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义理之学,即宋元所谓道学也,在孔门为德行之科。词章之学,在孔门为言语之科。经济之学,在孔门为政事之科。考据之学,即今世所谓汉学也,在孔门为文学之科。此四者,阙一不可。
  曾国藩文中所说的“汉学”,与前段所说的汉学内涵不同,曾氏所云,是指考据之学,与宋学相对待,而宋学是义理之学。
书摘插画
插图

 国学课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