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仅止于此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人生哲学 > 人生,仅止于此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6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5703894
作者:陈万达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编辑推荐

教练有很多种,田径教练,舞蹈教练,游泳教练……《人生,仅止于此》做你的人生教练。本书**的特质就是把一些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法则定律,应用在人生的三个面向,来阐述职场,情场,人生的本质。为职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妙方;为情场上的情感纠葛提供经营方略;为人生蓝图的规划提供赶吉避凶的方法。其中包含了许多朋友的亲身经历的故事为实例,引人入胜的举出极为有趣又富含深刻哲理的故事,效应,法则,从而来帮助我们透彻了解职场,情场,人生的本质,并清晰的职场解决之道。

 
内容简介

《人生,仅止于此》从25条管理学法则中精炼出11种效应、6个定律、4种法则、2种理论与2个哲学与论断助你职场得意、情场如意、家庭顺利、人生满意。人生,仅止于此?一切就从你的人生不能仅止于此开始,目标是职场得意、情场如意、家庭顺利、人生满意、许自己一个充实满意的人生。

作者简介

陈万达:中国时报副总编辑,铭传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硕士。现为台湾传播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并担任南华大学兼任副教授,铭传大学,文化大学兼任讲师。主要教授传播理论,媒体管理,网络新闻业,新闻采访写作实务,媒体公关等相关课程。著有《现代新闻编辑学》《媒介管理理论》《网络新闻学》《现代新闻编采实务》,译有《商业摄影的奥秘》《凡夫俗子》。

目  录
推荐序1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推荐序2去生活吧,如同没有明天
自序人生学分如何修?
蘑菇定律——戏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菠菜法则——做好一件事,胜过乱做三件事
马太效应——拼死也要挤进领先群
王安论断——心动,也得要马上行动
阿姆斯特朗法则——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
懒蚂蚁效应——别只顾着埋头工作
螃蟹效应——与其互扯后腿,不如另辟战场
冰淇淋哲学——成功,要先能在逆境生存
鲶鱼效应——有危机才会有转机
毛毛虫效应——目的地,转个弯就到了
SWOT法则——先认识自己才会了解对方
前  言
本书作者陈万达先生是我的老同事,从美洲中国时报开始,持续共事了近三十年,渊源流长、元役不与,不管工作上如何起伏,他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一直是我很欣赏和钦佩的。几年前,我为他的第一本教科书《现代新闻编辑学》写序,他把在报社中的所知、所学,经过了他的经验、验证与反思之后,把新闻编辑作了一番新的诠释。
之后的两年,他又为了他的第二本教科书《媒介管理概论》来访问我,作为书中CEO专访的重要内容;我才知道他不仅在新闻工作的领域中,有十分杰出的表现,在学校的教学内容上,也显示了他一贯的热忱与用心的专业坚持。而笔者与万达兄在同一所大学兼课的"年资"超过十年,在新闻工作的"年资"也超过他将近十年,实际年龄也大了十岁,但到现在一本教科书都还没有问世,实在汗颜。
所幸,我对本书的出版应该还有一点贡献。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担任"中国时报"总编辑期间,与万达共事时,我请他由"中央"编辑台"转台"至编辑企划中心担任副
总编辑兼主任,主要的目的就是请他负责"中国时报"编务计算机化的工作;我们的起步垦然较同业晚,但"中国时报"完成的时间与完备的程度,却领先其他同业。万达更因为认知媒体管理的良赢关乎媒体经营的成败,进一步利用公余之暇考入研究所攻读传播管理,学有专精后也在学校兼课作育英才,并且十分重视管理的课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懒蚂蚁效应——别只顾着埋头工作,创新需要适度的自由空间,留点时间给自己吧!
有趣的是,当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或蚁窝遭到破坏时,那些平时工作勤快的蚂蚁都表现得一筹莫展,此时“懒蚂蚁”们便会“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找到新的食物源。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探索新食物的状态,以确保群体能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在蚁群中,“懒蚂蚁”的地位十分重要,相对的,在企业中能够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人也很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勤与懒其实相辅相成,“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
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所有人都很忙碌,没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观察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就永远不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更别说是要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他将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车,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没几个小时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加州中产小区的那一辆,虽然过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把加州那辆车的玻璃敲个大洞,结果才过了几个小时,车子就被偷走了。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便以这项实验为基础,在1982年提出“破窗理论”。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破坏建筑物的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及时修补的话,就会在无形中影响某些人,让他们接收到这种暗示性的纵容,觉得可以去打破更多的玻璃而没有罪恶感。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而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容易滋生、繁衍。
从破窗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美好的居住环境必须靠每个人来维持,如果生活中的“破窗”少一点,则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就会多一点,社会中的“破窗”少一点,那么人民的安全、幸福就会多一点。
因此“破窗理论”的意义在于,凡事必须从小处着手,以防范未然,以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
到目前为止,已知最早的记载是出现于1390年英国诗人高尔(John Gower)的著作《爱人的告白》(ConfessioAmantis)。当时的版本其实只有前面的三句:For sparing of a litel cost,Fulofte time aman hath lost, The large cote for thehod.,后面的句子都是在各地流传的时候,为不知名的人士所加上的。虽然如此,但各版本的童谣内容大致都相同,同样都提及“铁钉”和“马蹄”及“战争”。
For want of a nail the shoe was lost.
书摘插画
插图

 人生,仅止于此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