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道德经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吃透道德经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1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433788
作者:老子 等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编辑推荐

  一杯清茶,慢慢品味,一本好书,静静回味。
  在如今浮躁不安的社会,《道德经》值得每个中国人用一生去好好研读,它带给你祥和、宁静、力量!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陈鼓应先生曾借用尼采的比喻说,老子的思想就像永不枯竭的水井或清泉,只要我们把桶放下去,就一定能满载而归。
  关于《道德经》的版本很多,不管是注释本,还是解说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如果你想读到原汁原味的《道德经》,*好是看王弼的《道德经注》,因为历代注释无出其右,就连任继愈《老子绎读》也是由之参考借鉴而来。
  如果你要读*精辟入里的解读,那么首推苏辙的《老子解》,就连“厚黑教主”李宗吾,也说苏辙所注《老子解》,推古今杰作。
  而本书把这两个版本的道德经融于一体,再加上国学青年李蒙洲的翻译,定能让你吃透道德经,解放身心灵。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的《道德经》原文是现代通行的权威版本,原文的注释和译文也大量借鉴《道德经》的现代研究成果,力图达到准确、易读。对于王弼和苏辙的注释,采用了比较灵活的意译,以求文字和表意的流畅,和原注释存在部分出入,还请谅解。另外王弼和苏辙的注释中有一些公认的误解与曲解,在本书中都予以保留,以求反映原作风貌,保全其思想的完整性。

作者简介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并在涡阳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去世时年仅24岁,但他为《道德经》及《易经》做的注解千古流传。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道德经》的唯一留传版本,直到1973年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帛书为止。王弼综合儒道,借用、吸收了老庄的思想,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王晓毅先生曾评价说:“虽然他像流星一样匆匆闪过,只生活了二十三个春秋,却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指明了魏晋玄学的理论航向。”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苏辙的《老子解》综合儒释道三家理论,虽然深刻抽象不及王弼,但文字畅达,也常有特殊的角度,给人指引。

目  录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有无相生
第三章 无知无欲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玄牝
第七章 外身身存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抱一不离
第十—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为腹不为目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执古御今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真理、大道,即宇宙的本源和实质。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言说、表述。
  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是名词,指具体事物的名称,即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名称、特征等。第二个“名”是动词,称谓、命名的意思。
  徼(jiǎo):边际、边界。
  玄:深黑色
  译文
  道是可以讲述的,能够表述的,但是讲解出来的都不是那个最根本的、内涵最广的、最永恒的大道,而是现象的、一时的、片面的一般见识;大道的名称是我们能够给予称谓的,但是能够命名的都不是那个最根本的、内涵最广的、最永恒的大道,而是现象的、一时的、片面的一般概念。
  无名、无概念、无称谓、无特征、不可辨,是形成天地的本始状态;有名、有概念、有称谓、有特征、可区分,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
  所以常常从无概念、无称谓、无特征、不可辨的、无目的、无局限的宏观角度,来观察世界和万物的奥妙;常常从有概念、有称谓、有特征、可区分、有目的、受局限的微观角度,来观察某一特定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边际,即万物的复杂差异和千变万化。
  “无”和“有”,同来自宇宙而名称不同,但又都是深黑色的,如黑色一般抽象、神秘、悠远、深不可测。黑而又黑、深而又深、远而又远、大而又大,这是洞察其他一切具象具体的奥妙的门径。
  王弼《道德经注》
书摘插画
插图

 吃透道德经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