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晚晴园--不能忘却的辛亥革命勋臣张永福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风雨晚晴园--不能忘却的辛亥革命勋臣张永福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3431098
作者:刘常平,李可 著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编辑推荐

  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作序推荐孙中山南洋革命珍闻实录爱国侨领张永福曲折人生晚晴园见证百年风云。

 
内容简介

  新加坡有一处宅院,它是乱世中的世外桃源,是当时中国革命的秘密指挥中心。在孙中山奔走革命最困难的时刻,一个人为他和他的同行者提供了这处宽敞的宅院,提供了他们衣食住行的全部费用,提供了继续开展革命活动的必需条件。这个人就是张永福,这所宅院就是晚晴园。这一段故事不应该仅仅珍藏于少数人的记忆或回忆,不应该让它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湮没,而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从中沐浴智慧、汲取力量。因为,这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我们这个曾经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尊重、是对我们深深引为自豪的历史的尊重。

作者简介

  刘常平,1955年12月出生。民革中央专委会委员、政协委员。海外归国医院管理专家。曾任国家体委科教司副处长,后赴美国留学深造。先后担任过旧金山Marin总医院财务与决策支持经理、Mission地区医疗中心财务总监兼副主任、香港医院管理局发展部经理、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北京维世达医疗中心总经理。现任德达(中国)医疗管理集团副总裁。曾发表文学作品及专业论文若干。
  李可,1952年2月出生。1970年入伍参军。曾任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合作新报》副总编辑、中国信息大学常务副校长、亚洲资本论坛副秘书长、《亚洲资本》杂志总编辑等职。参与编写《当代中国》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卷,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出版专著《“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解放军》等。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百余万字。

目  录
序 严歌苓
引言 晚晴园——传递中华民族革命的圣火
 一、中国革命指挥机关的战略性转移
 二、华侨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三、为了不该忘却的记忆
上编 风雨晚晴园
 前仆后兴志愿,成仁取义商量
  ——张永福:从富商到革命者
  一、潮州张永福
  二、从小桃源俱乐部到同德书报社
  三、男儿立志出乡关,志不成时誓不还——尢列
  四、岂知身病都非病,不待言愁始欲愁——丘菽园
  五、民党同钦小孟尝——林义顺
  六、南洋革命第一人——陈楚楠
媒体评论

  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饷,或奋决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十余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以长留于国人之脑海。
  ——孙中山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上编 风雨晚晴园
  前仆后兴志愿,成仁取义商量
   ——张永福:从富商到革命者
    新加坡,维多利亚街201号,一座颇具现代气息的建筑从马尼拉路口一直延伸到程燕路口。大厦通体装饰着菱形的宝石聚碳酸脂材料,水晶般洁白的墙面在阳光照射下,华丽而纯净。这是2009年3月开业的“iluma”。“iluma”不仅是新加坡第一个城市娱乐中心,而且是新加坡现代城市建筑的杰出代表。“iluma”的门牌号虽然用的是“201”,却囊括了维多利亚路早年从“201”开始的十余个单位,包括张永福的故居“207”。只是,百年前的商人宅邸与今天的购物中心不可同日而语。
    新加坡,桥北路119号柏龄大厦,“Bata”鞋店的生意永远红火。“Bata”是源自捷克的著名制鞋企业,创建于1894年,并从1929年开始国际化进程。“Bata”率先将制鞋从手工生产转变为工业化生产,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企业之一。柏龄大厦曾是新加坡最高的建筑之一,大厦当年的主人张永福将这里作为他的“平民鞋厂”的总发行所。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物是人非,这里竞仍是新加坡人购鞋的首选,是必然?是巧合?还是某种象征或者寓意?
   一、潮州张永福
   张永福祖籍广东省饶平县,饶平属潮州建制。
   “潮州”既是一个现在的行政区域概念,更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民系概念,指历史上的潮州府所辖各县。   

  ……


 风雨晚晴园--不能忘却的辛亥革命勋臣张永福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