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妥今生——信仰生活的价值观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安妥今生——信仰生活的价值观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5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2013375
作者:黄凯锋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编辑推荐

所谓信仰自由,也意味着可以有多样选择,各家宗教自身则需要多多合作。例如,佛教、基督教有共同的宏誓大愿,两路分兵进咸阳,西医治不好的病还有中医,火车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汽车,不能坐飞机的还可以乘邮轮。它们都只是信仰的形式。谁也不能规定世界上的人只准学一种乐器。

 

 没有宗教,依然可以有信仰生活。那么宗教究竟在哪些方面和领域不同于现实世界中其他的信仰方式?相对于物质世界的外在形式,宗教更加关注精神世界的内在形式,相对于当下人间的明在,宗教更加关注非人间的各种暗在,所谓安妥今生,其实就是要兼顾好这四在之间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具体宗教信仰的教义内涵、伦理规范、情感体验以及信仰方式,并借此思考中国人的非宗教性的信仰生活,进而探讨其中的理性力量、总体优势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试图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不同层面的信仰生活之间找寻一些过渡环节,以此促进和深化中国人对非宗教性的信仰生活的研究。 精神世界的内在形式,相对于当下人间的明在,宗教更加关注非人间的各种暗在,所谓安妥今生,其实就是要兼顾好这四在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黄凯锋,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起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专长为价值哲学。个人主要著述有《价值论视野中的美学》(2001)、《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2004)、《审美价值论》(2005)、《变量共生、组合创新与意识形态》(2012)、《人文情思录》(2013)等。
目  录
导言:中国人的信仰生活
楔子
第一种视角:群体认同与交往伦理
弥撒
Amish
兄弟会

第二种视角:情感体验与压力释放
赎罪日
愚人盛宴
修道院情书

第三种视角:人格示范与社会效应
圣本笃
前  言
导言:中国人的信仰生活
一直以来,在研究价值哲学的过程中,笔者有个愿望,那就是认真梳理一下具体宗教信仰的教义内涵、伦理规范、情感体验以及信仰方式,并借此思考中国人的非宗教性的信仰生活,进而探讨其中的理性力量、总体优势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宗教尽管一定是某种信仰的体系,也是信仰的既普遍又特殊的表达方式,但信仰不一定都成为宗教,并不是什么信仰都一定成为宗教或者必须成为宗教。我们对科学、知识、真理以及对人的理性的信仰,并不需要成为宗教,而这样的信仰生活却更大量、更经常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中国哲学努力解决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的基本信念既与佛教、道教有关,又与非宗教的世俗伦理相关。笔者于2013年8月—2014年3月在美国费城的Villanova大学做访问学者,使我的上述愿望得到部分实现,初步研究成果已经具体反映在这本小书中。通过研究,并联系到中国目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笔者发现无论是最高伦理的概括还是最低规范的要求,无论是人格示范的效应还是情感濡染的魅力,宗教伦理的一些说法和做法有可以学习、借鉴之处,当然也有消极、值得反思和警醒的地方。尤其是当时代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宗教所作的适应性调整以及弹性处理解释系统的能量值得关注。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Amish
宽恕何以可能
根据生活在美国宾州NicklMines的Amish(阿米什)人居住区2006年10月2日发生的枪击案而改编的电影《阿米什的恩典》一度引起不少关注。影片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悲剧: 送奶工查理·罗伯特持枪闯入宾州的一所阿米什人学校,放走所有的男孩子,除了一名女教师和一名女孩逃生外,罗伯特向10名6—13岁的少女开枪。当枪杀发生时,一对小姐妹作出了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姐姐说,你先开枪打死我吧。妹妹说,我当第二个。凶杀案造成5人死亡,数人受伤,最后凶犯饮弹自尽。作为死难者的父母、亲人和社区,是如何面对惨案的?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多数阿米什人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宽恕。案件爆发的当天,阿米什长老就带着受难者玛丽·贝斯的父亲吉迪恩一起,代表阿米什社区去探望肇事者的妻子,令凶犯妻子吃惊的是,他们来的目的不是兴师问罪,而是宽恕。吉迪恩说:“你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我们也为你哀悼。”长老接着说:“我们过来告诉你我们饶恕他。”罗伯特的妻子不敢相信,长老按照《马太福音》(6: 14)的经文强调:“你们饶恕人的罪过,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罪过。”

但是,受害者玛丽·贝斯的母亲艾米却想不通,她拒不接受罗伯特妻子的道歉,也不愿意接受来自她的帮助,她一时无法熄灭心中的仇恨之火,对罪犯的恨才是对女儿的爱和怀念,而丈夫的宽恕则意味着对女儿的背叛与遗忘。艾米甚至打算带着幸存的小女儿凯蒂永远离开阿米什社区,去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她还指责丈夫吉迪恩把女儿当作信仰的祭品。吉迪恩反问:“你嘲笑我们的信仰?信仰是我们唯一的财富。”艾米却坚持说:“不,我们曾经比现在富裕得多。我们有玛丽·贝斯。孩子才是无价之宝,你却轻易地饶恕别人,使女儿显得一钱不值。”丧失女儿的痛苦使艾米情绪失控,她把女儿玛丽·贝斯看得高于一切,她甚至对上帝也发出了质问:“什么智慧?为什么上帝要让这么美丽无辜的女孩被屠杀?”那个同情她的女记者也有同样的疑问:“并不是所有事物都由上帝掌管。小女孩们不该死在学校里。”影片中交代了送奶工罗伯特的行凶动机:新生的女儿突然夭折了,悲痛万分的他决定向上帝报仇。其中的逻辑与受害者的母亲并无不同,都是因某种特殊境遇与信仰发生冲突,于是怀疑和指责上帝不公。

 安妥今生——信仰生活的价值观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