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完美的一天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这完美的一天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4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20089789
作者:(美)莱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编辑推荐

  艾拉·莱文的《这完美的一天》创作于1970年,小说通过白描的手法不加渲染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高科技占主导地位、精神世界却是一片荒芜的社会画卷,深刻反映了当代知识分子对“乌托邦”理想产生的幻灭感和悲观情绪,堪与扎米亚京的《我们》、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并称四大反乌托邦小说。

 
内容简介

  本书以崭新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科技治国论下的乌托邦”的社会生活图景:大家说同一种语言,吃一样的食物,喝一样的饮料,穿一样的衣服。没有名字,每个人都靠一个由九个字母数字组成的代码来区分彼此。人们被告知在哪儿住,吃什么,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生育,从事什么工作。所有人都会在62岁时死去。整个社会由一台电脑控制。人们每天都得接受注射,麻木是所有人的基本状态。大家都很满意这种生活。
  数年后,由于一次未能预测到的大地震,“大家庭”成员们的常规性治疗被耽搁了数日,有些成员的知觉力得到复苏,头脑变得清醒,思维也活跃起来,开始质疑起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并策划逃离了“统一电脑”的束缚,奔向自由的马霍卡岛。然而,这座“自由之岛”并非真正的“天堂”,它是“统一电脑”专门为那些“无可救药的人”安排的……

目  录

第一部 成长
第二部 觉醒
第三部 逃离
第四部 反击

媒体评论

  这是艾拉·莱文的《美妙的新世界》:80亿人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从出生到死亡,一切都由一台“同一电脑”安排。
  ——《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光芒四射的杰作,让你不想停下来,因为太让人兴奋了。
  ——《出版人周刊》
  《这完美的一天》是一部非常不可思议的作品,堪比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
  ——《形象杂志》
  艾拉·莱文是技艺超群的瑞士制表巨匠,我们这些人看来像打工的三流货。
  ——斯蒂芬·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
  城市里到处矗立着毫无生气的白色的钢筋混凝土墙,巨大的建筑物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没想到,这空间十分局促的楼群中央竟然还保留着一大片地面被漆成了粉红色的露天广场,那是一个游乐场,约有二百名儿童正在那里玩耍、做游戏,负责看管他们的是十二名管理员,个个都穿着白色的衣裤相连的工作服。这些孩子大多裸露着身子,黄褐色的皮肤,乌黑的头发,他们有的在钻红黄两色的圆筒,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做集体柔身操;然而,在一个阴凉的、地上画着跳房子游戏小方格的角落里,却有五个孩子文静地团团围坐在一起,他们中有四个在专注地听着,一个在煞有介事地说着。
  “他们逮野兽,吃野兽的肉,穿野兽的皮,”正在说话的是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他们还有——还有一种行为,叫‘斗殴’。意思是说,他们彼此相互伤害,而且是故意的,要么赤手空拳地对打,要么用石块或别的东西对砸。他们一点儿也不互爱互助。”
  坐在那儿的几个孩子都听得瞪大了眼睛。其中一个年龄比那男孩还小的女孩说,“可是你没法摘掉自己的手镯呀。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她用一根手指头拉了拉自己的手镯,表明手镯上的链扣牢固着呢。
  “只要有合适的工具就行,”男孩说。“你在‘更换手镯日’那天不就把手镯摘下来了吗,对不对?”
  “只有一秒钟。”
  “反正也算摘掉过的,对不对?”
  “那些人住在哪儿呢?”另一个小女孩问。
  “在高山顶上,”男孩说。“在很深的洞穴里。在各种各样我们没法发现他们的地方。”
  第一个女孩说,“他们肯定生病了。”
  “那还用说,”男孩说着,哈哈大笑起来。“‘无可救药’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得了病的意思。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无可救药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得了非常非常重的病。”
  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那个孩子,一个大约六岁的小男孩,说,“他们得不到治疗吗?”
  年龄稍大些的那个男孩一脸不屑地望了望他。“连手镯也没有?”他说。“住在山洞里?”
  “可是,他们怎么得病的呢?”那个六岁的儿童问。“他们可以先治好病,然后再逃走啊,这样不行吗?”

 这完美的一天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