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能力内涵与培养——以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为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跨文化能力内涵与培养——以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为例

  • 版 次: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6315090
作者:潘亚玲 著出版社: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编辑推荐

本书在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丰富跨文化实践经验的中外专家的访谈,研究出了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及内涵,论述了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阐述了多层次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外语教学形式与手段。此外,本文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跨文化能力评估量表”,并提出了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估法。最后,通过对具有海外跨文化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的访谈,对本书提出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与路径进行检验和补充。本书对我国高校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尤其是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丰富跨文化实践经验的中外专家的访谈,研究出了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及内涵,论述了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阐述了多层次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外语教学形式与手段。此外,本文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跨文化能力评估量表”,并提出了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估法。最后,通过对具有海外跨文化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的访谈,对本书提出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与路径进行检验和补充。本书对我国高校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尤其是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潘亚玲,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在上海同济大学获德语语言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德国耶拿大学获博士学位(Dr. phil.)。从事外语教学二十余年,其研究重点为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法,在国内外出版专著三部、译著一部,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专著曾获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曾先后在德国耶拿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进行研究访问,并在几所德国大学就中德跨文化交际主题讲授短期课程。此外,还多次对一些中德机构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目前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分委员会委员。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全球化趋势中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

第二节 跨文化能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空泛的口号··· 2

第三节 “中国文化失语症”——外语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的
薄弱环节··· 7

第四节 本书研究内容与方法··· 9

第五节 本书结构··· 11

第二章 文化与交际··· 13

第一节 文化··· 13

一、文化的概念··· 13

二、文化的特征··· 15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 20

第二节 交际··· 25

一、交际的层面··· 25

二、交际的特征··· 27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 28

第三章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基本因素··· 31

第一节 价值观··· 34

一、世界观··· 34

二、人性观与道德伦理观··· 35

三、生活观与工作观··· 36

第二节 思维方式··· 37

一、整体综合思维—分析思维··· 37

二、辨证式思维—二元论式思维··· 38

三、感性思维—理性思维··· 39

四、归纳式思维—演绎式思维··· 40

第三节 社会组织与人际关系··· 41

一、社会组织与关系网络··· 41

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2

三、个人之间的关系··· 44

第四节 时间观··· 45

一、对时间的认知和理解··· 45

二、时间取向··· 47

三、对时间的处理方式··· 48

第五节 空间观··· 49

一、领地观··· 50

二、体距··· 51

三、体触··· 53

四、空间布置··· 53

五、空间塑造··· 55

第六节 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 55

第七节 语言··· 58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58

二、语言的文化内涵··· 58

三、语言交际风格··· 60

第八节 非言语交际··· 61

一、手势体语··· 61

二、体触··· 63

三、姿势··· 63

四、面部表情··· 63

五、副言语··· 64

第九节 感知与符号象征··· 64

第十节 本章小结··· 66

第四章 跨文化能力理论研究··· 69

第一节 跨文化能力的概念··· 69

第二节 跨文化能力内涵模型··· 72

一、列表模型··· 72

二、分能力组合模型··· 75

三、跨文化能力动态发展模型··· 80

第三节 对“跨文化能力”内涵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82

第五章 对“跨文化能力”内涵的实证研究··· 85

第一节 研究方法··· 85

第二节 访谈准备··· 86

第三节 访谈提纲··· 88

第四节 受访专家··· 90

第五节 访谈数据的整理分析··· 91

第六节 访谈结果概述··· 92

第七节 跨文化能力多层面开放型动态发展模型··· 94

一、从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到文化多元主义思想··· 95

二、从对母文化和异文化表面、单一的认识到全面、深入的
认知和理解··· 96

三、从不自觉、不恰当的跨文化行为到自觉、恰当、有效的
跨文化行为··· 96

第八节 促进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关键能力与个性特征··· 97

一、促进文化多元主义思想发展的关键能力和个性特征··· 99

二、促进对母文化和异文化全面深入的认知和理解的
知识和能力··· 107

三、促进跨文化行为能力的关键能力··· 112

第九节  外语学习对跨文化能力的促进作用··· 124

第十节 跨文化能力的发展是终生学习的过程··· 125

第十一节 结论··· 128

第六章 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 131

第一节 促进学生文化多元主义思想的发展··· 132

一、培养学生积极看待异文化并促进其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132

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母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133

三、培养学生多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 134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敏察力和跨文化移情能力··· 136

第二节 促进学生对母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全面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137

一、拓宽和加深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137

二、学习目的语文化··· 139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学习与文化比较··· 140

四、融通中外文化··· 142

五、“拿来”与“送去”··· 143

第三节 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行为能力··· 144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就交际本身进行沟通的能力”··· 144

二、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在求同的基础上存异的能力··· 145

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协同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146

第四节 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自主学习能力··· 14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9

第七章  高校专业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151

第一节  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外语专业培养大纲··· 152

第二节  多层次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外语教学形式与手段·· 155

一、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56

二、外语基本能力训练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160

三、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其他外语教学形式······ 167

四、“跨文化交际”课程···· 174

五、跨文化培训··· 176

第三节  跨文化学习能力培养···· 183

第四节  跨文化教育与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18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87

第八章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教育与实践··· 189

第一节  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教育策略建议··· 189

第二节  通过素质教育与复合培养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192

第三节  促进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实践·· 194

第四节  基于网络的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学习···· 198

第五节  高校外语专业建设中的国际合作··· 201

第九章  跨文化能力测试与评估··· 203

第一节  欧美跨文化能力测量与评估方法评析··· 203

第二节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估量表··· 207

第三节  跨文化成长记录··· 224

第四节  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估法··· 227

第十章  国外学习与实习经历对中国留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作用····· 231

第一节  留学期间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情况研究··· 232

一、留学期间文化多元主义思想的发展···· 232

二、对中国文化和留学国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33

三、跨文化行为能力的发展···· 234

第二节  外语专业学生国外交流学习与实习过程中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案例分析··· 235

第三节  本章小结······ 256

第十一章  结语···· 259

参考文献····· 264


前  言

“跨文化能力”这一课题是我十一年来的研究重点。作为我在德国耶拿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的后续研究,本书从研究设计、理论与实证研究到书稿的撰写与修改历时四年,其间经历了许多辛劳与困苦。现在本书终于写成,即将付梓,我很欣慰,也很忐忑。虽然这些年我一直专注于对本书课题的研究,朝乾夕惕,惟日孜孜,但书中仍难免存在不足与纰谬,远未臻“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敬请广大学术同仁和读者批评与赐教。

本书力求将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与跨文化实践紧密结合,希望对我国高校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感谢接受我采访的中外专家及在国外留学和学成归国的学生们,他们将其跨文化交际与合作、跨文化学习与实践的经验以及他们对于跨文化能力发展与培养的思考与我分享,这为保证本书的研究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感谢德国洪堡大学的Jürgen Henze教授和德国耶拿大学的Jürgen Bolten教授给予我的学术指导与帮助。也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朱晓姝教授、史兴松教授和冯捷蕴教授就本书研究课题与我进行的深入探讨和交流。

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陈健平教授、吕巧平副教授与北京理工大学的梁珊珊副教授担任本书的责编和审稿人,感谢她们为书稿的修改提出的宝贵意见。

感谢我亲爱的家人们,本书研究项目的完成离不开他们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我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已二十余年。感谢这些年来历届学生给我在工作中带来的极大乐趣和成就感。他们对我的信任、他们的求知欲与上进心是我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动力。因此,我谨以此书献给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们,愿本书能帮助他们学用一体,知行合一;愿他们在跨文化学习的广袤天空逍遥翱翔,“从心所欲,不逾矩”,“其翼若垂天之云”。

 

潘亚玲           

201510月于北京



 跨文化能力内涵与培养——以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为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