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哲学方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翻译的哲学方面

  • 版 次:1
  • 页 数:308
  • 字 数:320000
  • 印刷时间:2007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65140
作者:单继刚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0月 
编辑推荐
对翻译的哲学考察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国内学界对此缺乏关注,本书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如同书名所示,该书具有循环的双重主旨:1.从哲学角度透视翻译问题。该书重点梳理和论列了当代哲学解释学、法国解构理论、英美分析哲学和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翻译理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翻译哲学史。2.从翻译角度反省哲学的基本理念。该书的哲学史叙述依循着“文本”、“语言”和“政治”这三大论域展开,许多论述触及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前沿性问题,关于基本哲学问题的讨论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20世纪哲学史,着重介绍了解释学、解构论、分析哲学、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派别对翻译话题的哲学研究,涉及伽达默尔、德里达、巴特、洪堡、维特根斯坦、奎因、马克思、弗洛姆、福柯等众多哲学家以及对话论、解构论、作者死亡论、语言世界观论、语言游戏论、翻译的不确定性论、意识形态论、社会过滤器论、话语论等众多理论类型,对当前的语言哲学研究、翻译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单继刚,1967年生,山东泗水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目  录
致谢
导论 “语言转向”中的翻译话题
 一 解释学
 二 解构论
 三 分析哲学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
 五 不同传统之间的碰撞
 六 翻译哲学?
第一篇 文本与翻译
 第一章 伽达默尔:对话
  一 解释学的本体论之途
  二 解释与翻译
  三 对话:主体间的问答辩证法
  四 对话何以可能?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 文本与翻译
  第一章 伽达默尔:对话
  一 解释学的本体论之途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有着深厚的哲学史基础。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他的解释学缺少某种原创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哲学史作者不在他们的著作中为伽达默尔保留一席之地的原因。但是,如果从“翻译哲学”的历史看,伽达默尔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对话论”代表着翻译哲学的一个独特类型。尽管这种理论不同程度地受惠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辩证法,康德、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雅斯贝尔斯、马塞尔(Gabriel Marcel)、布伯(Martin Buber)的存在主义,洪堡、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以及克罗齐、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但就其“谱系”而言,它是对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和海德格尔所奠定的哲学解释学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早期,在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的研究出现之前,只存在各种“特殊的”解释学,这些解释学是解释各种类型的文本(尤其是文学、宗教和法律文本)的不同方法。施莱尔马赫相信,构成所有这些特殊解释学基础的是一般解释学。因为理解并不是孤立的或只在特殊的学科中发生,理解法律和理解宗教要求运用人类共同的理解。一般解释学关心的是一般性理解的艺术,它从各种具体的理解行为和方法转向对理解本身的理解,转向对理解本身的条件、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从对各种具体文本的理解转向对一般文本的理解。
施莱尔马赫把理解或解释分为两种:一是“语法的理解”或“语法的解释”;二是“心理的理解”或“心理的解释”。前者强调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所以是“客观的”,它要求理解者懂得该语言并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而后者强调的是一种直觉方法,所以是“主观的”,它要求理解者掌握作者的情况并站在作者立场上进行理解。这两种理解或解释实际上是施莱尔马赫一般解释学的方法论,但这种方法论无疑具有“本体论的”前提。因为,“语法的理解”以承认语言中普遍的人类精神为前提(特别是就语际翻译而言),“心理的理解”则以承认普遍人性为前提。
  ……

 翻译的哲学方面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