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记:1947-2004 (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日本日记:1947-2004 (上)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185000
  • 印刷时间:2011年04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2753260
作者:[美]唐纳德·里奇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内容简介

  《日本日记》的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电影评论家、日本文化专家及散文家唐纳德·里奇(Donald Richie)。作者1947年作为随军记者来到日本,在日本生活、工作了近半个世纪。此书是作者游历日本近五十年来的私人日记,一直记叙到2004年。他的日记着重反映,战后的日本经历了第二次深刻的现代化转型过程,述说日本文学、绘画、影视及哲学社会思潮方面出现的震荡。日记还从异域的视角,审视和评价日本现当代文学、绘画和影视的成就和发展。同时还记叙了他与日本文化圈的交往,与著名作家的交流感受。此书一经出版,即为西方文化界、读书界所推荐,并被《纽约时报》评为2004年年度选书之一。

作者简介

    唐纳德·里奇(Donald Richie),1924年出生于美国,日本电影、文化专家。
    1947年,唐纳德·里奇随军来到日本东京。很快,他就对日本文化、特别是日本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写作影评。1948年,他相识了被誉为“日本电影教母”的川喜多夫人,两人在向西方世界介绍和推广日本电影的过程中,结下了长期而深厚的友情。也正是通过她的介绍,里奇结识了当时名满日本影坛的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
    自1953年起,唐纳德·里奇定期为《日本时报》撰写影评。1959年,他出版了《日本电影:艺术与工业》,这也是第一部用英语介绍日本电影的专著。之后,里奇发表了大量介绍、论述日本电影及社会的专著与文章,开始了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日本文化“情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日本日记》始于唤醒一九四七年东京一个清晨的记忆,那是里奇初到不久。它以早期日记为蓝本。这些早期日记的其他部分见于别处,譬如作为里奇第一篇小说《胜利者在哪里7 55(又名《这片焦土》,1955)的开头。在这之后有关东京毁灭的记叙来自采访,并在随后用于小说中一位人物身上。在另一部回忆录《两者之问》中,里奇用了一些篇幅来描述跟很多人的相见。这些都在这里重现。还有一些重写的回忆录素材,它们以不同形式见于《唐纳德·里奇读本》(2001)。
  1947年冬
   东京深卧云层之下,当太阳爬得更高,云慢慢向海移动。浮云之间是城市片断:焚毁的成片街区之天然灰色,点缀着新斫木料的黄色和新葺屋顶的亮瓦,未遭焚毁的城区之红色与褐色,几乎完好的公园之灰绿,还有观赏湖泊之浅蓝。中间是皇宫,城壕环绕呈矩形,灰色,轮廓由绿色勾出,而城市围绕着它向天边延伸。
   住家炉灶清早的烟雾,新近复工的工厂的烟雾,等在街头烧木炭的出租车的烟雾,与晚冬的清新一同升起,还有削下的雪松树枝燃出的呛人黄烟,早餐的味道:大麦,甘薯,炒栗。屋子里面,被褥叠进壁橱,榻榻米扫过了。
   清早升起悬在空中的烟柱下面,是早晨将夜窗推回窄墙的咔嗒声。夜窗的碰撞声后面,是木屐声——人行的微弱敲击一还有寺庙一座铜钟的遥遥轰鸣。吉普猛然启动,有轨电车的叮当细语盖过附近渔船的哀鸣。某处,一台留声机快没电了——约瑟芬·贝克从女低音变成男中音。
   远处一台收音机语调激昂播着当天的日语新闻,几个宪兵,依然成双,在近来空旷的街上漫步。一个单身女子,衣着鲜红而端庄,双膝并拢,可能是个回家艺伎,行色匆匆。葛丽·嘉逊光彩夺目,她的纸脸一半映着晨光,一个男人穿得就像查理·卓别林,肩上一个标牌,开始做起他每天的广告。
    巷内,空空的人力车排成行,清早在巷内生起的火旁,通宵拉客的车夫打着呵欠暖着双手,而早起农民牵着负重马匹进到城市。一辆空空的占领军巴士,两侧印着“达拉斯”字样,照例停靠——军人服务社,军人商店,车辆调配场——但是车内没有乘客。几个占领军女兵穿着卡其裙,早早出门,想招一辆路过的美国第八军吉普,但不成功。

 ……


 日本日记:1947-2004 (上)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