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 > 史类 >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盒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2604278
作者:魏征 著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内容简介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这个“治”是政治,是治国*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荟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
  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原驻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过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天明时期出版的《群书治要》,交给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该会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对《群书治要》选用的65部典籍进行考证、点评,分篇今译,并进行了标点断句和勘误,集结成书,名为《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考译》一书于1996年开始策划,编译工作启动于1998年,《群书治要考译》的工作历经数年,终于圆满完成。2011年6月,该书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简介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河北巨鹿人。贞观元年(627年),升任尚书左丞。贞观二年(628年),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在此期间,受命编撰《群书治要》,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贞观七年(633年),魏征代王珪为侍中。贞观十年(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编写《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贞观十二年(638年),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贞观十六年(643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目  录
第一册

卷 一 周易治要
卷 二 尚书治要
卷 三 毛诗治要
卷 四 春秋左氏传治要(上)
卷 五 春秋左氏传治要(中)
卷 六 春秋左氏传治要(下)
卷 七 礼记治要
卷 八 周礼治要
周书治要
国语治要
韩诗外传治要
卷 九 孝经治要
前  言

再版前言
《群书治要》,又名《群书理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萧德言等人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子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而成的一部资政巨著。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博采典籍六十五部,计五十余万言,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编辑成书。
《大唐新语》记载:“太宗欲见前代帝王事得失以为鉴戒,魏征乃以虞世南、褚遂良、萧德言等采经史百家之内嘉言善语,明王暗君之迹,为五十卷,号《群书理要》,上之。太宗手诏曰:‘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览所撰书,博而且要,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赐征等绢千匹,彩物五百段。太子诸王,各赐一本。”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卷一 周易治要
  【考评】
魏征编纂《群书治要》,在节录《周易》时,着眼于为君之道与为臣之道。《周易》经文,本来是专为卜卦用的,是想知道所问之事的吉凶。而魏征只选录了《周易》八卦中关于为君为臣之道的四十四卦的部分内容。如选录《革》卦《彖辞》中“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是用以肯定统治者政权的更替是合理的。他通过《系辞》《文言》假托孔子答问向统治者说明,居高危之位,应“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道理,认为“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所以得出结论说,英明的统治者因为能够作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他又进一步向统治者说明,要国家安全,必须谨慎制定治国安民的政策,认为“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语,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唐太宗读《易经》后,颇有收获。贞观八年,他引用《周易》的话向侍臣说:“言语者,君子之枢机,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从隋炀帝命令群众捉萤火虫给宫中照夜的故事,他领悟到“万乘之主,出言不可有所乖失”的有益教训。魏征即答对说:“入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事实上《周易》这些理论,此后就成为魏征辅佐唐太宗创建“贞观”盛世政治主张的总纲领。
《周易》,《汉书·艺志》著录:“《易经》十二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周易》十二篇,主要分为《经》与《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包括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说明文字,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都有个卦的形象,卦的名称,卦名之后有说明本卦性质的《卦辞》。卦有六爻,爻分阳爻、阴爻,有《爻辞》说明这一爻在本卦的性质。以《经易》的首卦《乾卦》为例,“《乾》:“元、亨、利、贞。”是《乾卦》的卦象;《乾》是这一卦的卦名;“元、亨、利、贞”是这一卦的《卦辞》;“九三,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等为《爻辞》。所谓爻,指每卦的六画。’“一”为阳爻,“一一”为阴爻,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它的次第,由下而上,所以《乾卦》的初爻称“初九”,二爻称“九二”,三爻称“九三”,四爻称“九四”,五爻称“九五”,六爻称“上九”。“经”的上下篇就是这样构成的,本来是专为占卦用的。占卦的人占着哪一卦的哪一爻,看《卦辞》《爻辞》是怎样讲的,据说就可以知道所问事的吉凶。但是,就整个组织和某些《爻辞》的涵义看来,其中也包涵了一些哲学思想和历史事实。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