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过度--名人的图书馆情结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他们的过度--名人的图书馆情结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06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805196
作者:唐晶 主编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名人与图书馆关系的角度,集中整理了中外数十位名人对图书馆的热爱之情,以及在图书馆中学习工作的奋斗历程。其中不乏文坛巨匠朱自清、郁达夫,还有国外的知名人物培根、比尔?盖茨等的身影……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005年10月),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2003年11月25日,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目  录
中国篇
 巴金
 蔡尚思
 蔡元培
 曹 禺
 陈景润
 陈寅恪
 陈垣
 杜定友
 费孝通
 冯友兰
 冯玉祥
 傅增湘
 戈宝权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蔡尚思
  我自从此次住馆读书以后,深信人要有两个老师,一为活老师,二为死老师即图书;活老师固然可贵,而死老师的可贵又超过活老师,活老师也是从死老师来的,死老师是“太上老师”,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
  蔡尚思(1905年11月一2008年5月),号中睿,福建德化浔中诗敦人。他对学术史、文化史、通史等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几十年来共发表了20余部论著、200多篇论文,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专家。
  蔡尚思曾在他的文章中写到,在他漫长的治学道路上,受益最多的,莫过于图书馆。因此,他对图书馆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意。他常常把图书馆的藏书称为“死老师”、“终身老师”,把图书馆、特别是大图书馆比之为“最高学府”、“太上研究院”。
  蔡尚思出生在农民家庭,他人过私塾,后来进了小学,在小学念书时经常考试不及格,他的学问基础主要是在中学,靠大量阅读诗人郑翘松的私人藏书,刻苦学习得来的。1925年,蔡尚思北上到北平求教名师,直接考上了孔教大学研究科和北京大学研究所。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在大学本科学习过。接下来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他克服艰苦的生活,除了认真聆听教授讲课,还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刻苦自学,发奋读书,钻研历史科学。1929—1931年,蔡尚思任上海大夏大学教师、复旦大学教授,在上海到各大学图书馆借读。1931年,去武昌华中大学任教,他经常到文华公书林和湖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也向汉口私人藏书家徐恕借书,再去北京找书搜集资料。而1934年至1935年,他却失业了。作为一名毕业于研究所的高材生,失业固然令他落寞,却没有使他消沉、放弃。他在这段时间住到被称作“藏书为江南之冠”的南京国学图书馆里,每天都用十六到十八个小时阅读馆藏的图书,无论寒冬酷暑,从不间断。想把这里的子、集二部翻阅一过。有一次,一个馆员问他:“先生来馆的读书计划如何。”他说要把馆藏历代文集翻完,馆员说:“华古来没有此种人。搞文学史的人,尚且不能如此,何况搞思想史、文化史等门的人嘛。”蔡尚思反问道:“为什么不可以打破这种学术禁令呢?”馆员问他预备住多少年。他说:“事在人为,一年可以等于二三年,例如每天用十七、八小时读书,反之,二、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还少,我决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他确实是这样做的。蔡尚思在《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中说,那段时间“生活是紧张而艰苦的”,“但读书之多,学问增长之快,在我的一生之中都没有超过这个时期的”。国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学家柳治证馆长十分赞许他,称自主持这个图书馆十年以来,来馆读书之多,从未有人超过蔡尚思的。柳馆长嘱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这位年轻人借书要格外照顾,可以让他自由搬书、看书、查书。蔡尚思那段时间里,边读、边思考、边速记,当时他患有眼疾、胃病,也在所不顾。这样夜以继日了一年多,他已经将馆内的全部文集诵读了一遍,搜集到了几百万字有关中国思想史的资料,为他的成名作《中国思想史研究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过度--名人的图书馆情结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