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丰碑(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物合集 > 历史丰碑(五)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235010
作者:朱银全 主编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编辑推荐

     朱银全主编的《历史丰碑》中100位英雄,100个故事。他们中有“铁肩担道义”的共产党人,也有不畏强权,勇敢抗争的民主斗士;有扬威异域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也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有归国参加保卫祖国战斗的爱国华侨,也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从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到“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从“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李公朴到民主革命斗士闻一多,从爱国华侨陈嘉庚到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历史丰碑(5)》铭记着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支撑着共和国这座高耸如云的大厦。这丰碑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丰碑是光荣的记录,英雄的赞歌,永远唱响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内容简介

     朱银全主编的《历史丰碑》的目的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革 命先烈的精神,升华我们的爱国热情,升华我们的无限忠诚,升华我们的理 想信念,升华我们的坚强意志,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历史丰碑(5)》讲述了: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李公朴;民 主革命的斗士——闻一多;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关向应;生的伟大,死 的光荣——刘胡兰;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爱兵模范,杀敌英雄——王 克勤;舍身炸碉堡——董存瑞;人民炮兵奠基人——朱瑞;传递红色电波的 伟大战士——李白;爱国将领——杨虎城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目  录
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李公朴
民主革命的斗士——闻一多
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关向应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
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
爱兵模范,杀敌英雄——王克勤
舍身炸碉堡——董存瑞
人民炮兵奠基人——朱瑞
传递红色电波的伟大战士——李白
爱国将领——杨虎城
中国的丹娘——江竹筠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
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
军歌之父——郑律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李公朴 李公朴(1902—1946),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县湖塘桥, 生于淮安;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 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新闻出 版家。1936年11月,他与沈钧儒、邹韬 奋等七人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这就是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因反对国 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1946年7月11 日晚,他被国民党特务暗杀。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 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02年11月26日李公朴出生于江苏淮安,由于家境贫困,父母早丧,依靠三兄公愚抚养。李公朴小时候读私垫,学习勤奋,成绩优异。13岁时,随 三兄公愚到镇江京广洋货店当学徒。工作之余,他仍挤出时间读书看报,借以 增长知识,因受孙中山革命民主主义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从而也朦胧地受到一 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熏陶。他常与同伴、’青年学生议论时事,逐渐认识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震惊全国,李公朴满师不久,就 与爱国青年一起,组织“爱国团”上街演说,以长啸笔名,给报纸投稿,积极抵 制日货,揭露奸商,并因揭发店主贩卖日货而被辞退。他遭到打击以后,得到三 兄公愚的支持,弃商就学,后就读于镇江润州中学;后转人武昌文华大学附中学 习,因校医虐待学生,酿成学潮,开除百余人,他为附中代表,也被开除。于是 ,他又转入上海沪江大学附中,毕业后,升人沪江大学,他一面学习,一面在学 校图书馆工作,刻苦自励,刚读完一年级恰遇1925年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他积极 参加“五卅”运动。他为了进一步宣传“五卅”运动的意义,回到了家乡湖塘 桥, 成立了“五卅”后援团,并担任名誉主席。1925年,他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参加罢课游行,担任上海学联工人科 长,负责联络工作,支援上海工人反帝大罢工斗争。通过这场斗争,他看清了北 洋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者原是一丘之貉。1926年初,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目 睹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残酷,李公朴在课堂上再也待不下去了,毅然离开学校 ,弃笔从戎,南下广州参加革命,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随 军转战福建、浙江,后至上海。张曼筠女士(女师大学生)也参加北伐,他俩就 是在 这个时期认识、了解而结婚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共产党和革命人 民被大肆屠杀,鲜血染红了黄浦江。对清党不满的李公朴被国民党政府以党政 特派员的名义调往家乡常州组织党政工作。当时的常州正笼罩在白色恐怖当中, 李公朴积极奔走,参与保党工作。他的上级领导察觉后,竟背后搞起了小动作, 联合他的警卫员,来栽赃陷害李公朴。他们拿了一包宣传共产党的资料,塞到李 公朴的床下,想栽赃陷害李公朴,这个警卫员和李公朴是好朋友,知道李公朴的 为人,所以就把这些事情告诉了李公朴,李公朴得知此事很生气,他做通警卫 员的思想工作,连夜离开了反动军队。由于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面目,不 满国 民党“清党”反共,愤然离开了国民党。受此打击的李公朴开始彷徨了,一时失去了目标。1928年,他曾就读的 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适时地推荐他进入了美国阿雷州的雷德大学学习。在美国 ,他边读书边打工,勤工俭学。出国前,李公朴在上海就认识了邹韬奋,大有“ 相见恨晚”之意,去美国后,李公朴受邹韬奋的邀请,成为邹韬奋主编的《生活 周刊》的特约撰稿人,写了数十篇通讯,向国内介绍美国的社会情况和社会思 想,进一步增强了民主主义思想意识。1930年夏天,他在该校毕业后,自费去纽 约和欧洲进行社会考察,同年冬,回到上海。当时国内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日本趁机开始入侵中国,步步紧逼,国事岌岌可危,“九一八”和“一·二八 ”事变相继发生,而国民党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忙于“剿共”, 李公朴萌发了“团结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彻底解放而斗争”的思想 ,立志为推动社会进步做一些有益的事。他满腔热血积极投入各种救亡活动,与 邹韬奋等筹办《生活日报》,他把目标对准了青年,即劳工,失学的、贫苦的人 ,在史量才支持下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英语补习学校和妇女英语 补习学校,且越办规模越大。《申报》图书馆的人加起来将近4000人。 1934年,李公朴和艾思奇一起在上海创办了《读书生活》半月刊,发表 了大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文章,宣传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思想,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通俗化的尝试,传播马克思列 宁主 义的一些基本知识,对青年的思想启蒙起了巨大的作用。1935年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3月,李公朴与邹韬奋等正式成立读书生活出版社,在中国第一次秘 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引 导数千万读者走上了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李公朴不断发表文章,揭露日本的侵 略阴谋,呼吁国人积极参与发起救国运动。同年5月31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 成立,李公朴被推举为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成为救国会的领袖人物之一,并 参与救国会宣言和《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的起草工作。到1936年底,参加救 国会下属各组织的成员已经达到数十万人。这些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 ,1936年11月23日深夜,国民党在上海以莫须有的“危害民国罪”逮捕了李公朴和沈钧儒等七位救国领袖,随即移送苏州江苏高等法院看守羁押,这就是 著名的“七君子事件”。他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曾正气凛然挥毫题 词:“拼七人的自由,争取四万万五千万人的自由”;“入狱入狱,是谁所欲? 爱国有罪,入狱何辱!”以明志。他义正词严地指责国民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宋庆龄当时还在生病,但仍组织了十多个人,后来发展到五六十个人,到苏州 去要求人狱:七君子爱国入狱,我们也是爱国的,我们也要入狱。这样对国民党 施压,8个月后,国民党当局迫于各种压力,终于被迫确定了抗战的国策,不 得不在1937年7月将七君子释放。李公朴对“救国入狱”运动非常感动,他满怀 激愤地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李公朴出狱后,继续为抗日救亡活 动 奔走。李公朴留胡子是在监狱里的时候,他的胡子8个月没有剃,出来以后, 人家叫他美髯公,他也很高兴,他说我为抗日写文章结果被国民党抓到监狱里去 ,胡子是见证,我不剃了,我的胡子要等日本人投降以后再剃。8月底他到山西 抗日前线,经周恩来同志决定,由他担任“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委员 兼宣传部长”,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山西,同时创办了由他担任社长的“全民 通讯社”、《全民周刊》。他为抗战宣传教育及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四处奔波。 同年,李公朴到汉口与邹韬奋先生主编的《抗战》合刊为《全民抗战》 。武汉危急时,他拟参加保卫大武汉工作,不久为国民党反动派诬陷为罢工煽动 者, 被拘押起来。经周恩来交涉,一个月左右才被释放。1937年9月26日,李公朴一行来到济南,首先到山东省政府所在的珍珠 泉大院,拜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李公朴慷慨陈词:“今日之山东,已至生死 存亡关头,欲救山东,救中国,绝非空言可以奏效,更绝非徐缓的行政程序、单 独的军事行动可挽回残局的。当此激变之时,我们要有应付激变之策。做汉奸因 为万世所唾骂,因循苟且,贻误国事,即令杀身成仁,亦决不能逃于清议也。” 他还提出10点建议,主要内容为:-动员全省人民保卫山东,提出山东老百姓保 卫山东的口号,改变过去单独军事之抗战而非全民抗战的缺点;号召全省民众自 动地组织团体,由政府设立民运指导机关领导之,但绝对不能干涉民众合法的爱 国运动;迅速召集各党各派及各个无党派的人,团结起来,共赴国难;武装现有 壮丁,训练游击战术,准备发动全省游击战争;在军队中加紧政治训练;进行 铲除汉奸运动;运送、招待伤兵,救济难民等。韩复榘连连点头,说:“先生所 言极是,在这民族最后关头,大家应共赴国难,挽救全局。”谁也没想到,此君 在日寇进犯之时,为保存实力,竟弃城而逃,一路溃退,终被蒋介石在1938年1 月 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枪决。P1-4

 历史丰碑(五)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