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第2版)(含光盘)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心理咨询与治疗 > 咨询心理学(第2版)(含光盘)

  • 版 次:2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3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17173025
作者:杨凤池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咨询心理学(第2版)》编者由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专家和教授组成。本教材不仅努力反映国内外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果,而且在形式上尽量结合实践和案例呈现教学内容。本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严谨性,而且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专业性:本教材参考国内外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遵循咨询心理学的规律,按照培养高素质心理咨询师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二是实践性:以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对心理咨询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提供具体的理论与技术指导,并在个别章节提供相应的典型案例;三是探索性:将各种心理咨询理念和技术与我国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本土化心理咨询实践模式的探索。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概念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和任务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一、现代心理咨询的发展概况
  二、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三、对目前我国心理咨询的思考及展望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一、保密原则
  二、助人自助性原则
  三、价值观中立原则
  四、综合性原则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按照这个模型,咨访关系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增强辅导员的可信性,降低来访者对于咨询师的防御程度来造成态度改变。咨访关系本身并不直接影响来访者的态度,而是促进影响性信息由咨询师向来访者的传递,以及促进来访者对信息的接受和吸收。
  用依恋理论的观点来理解咨访关系存在两个不同的角度。第一个角度是把来访者的依恋模式与来访者一咨询师之间的移情关系联系起来。依恋理论认为婴儿跟母亲或照料者之间早期的互动经验会逐渐演变为一种工作模型,这种无意识的工作模型包含着孩子对自己和他人,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方式和反应倾向。简单地说,移情关系可以看作来访者早期依恋关系的投射。另一个角度是从依恋理论来看待咨访关系,把咨访关系看成是来访者依恋需要的满足。依恋理论认为,依恋是一种有着生物学根源的需要,其本质是与一个更强大、更有能力的对象(对于婴儿而言,这个对象往往是其母亲)建立联系,以获得照顾和保护。依恋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感受。当依恋对象在场时,婴儿会有舒适、放松和安全的感受,在这种情境下儿童会作出更冒险、更勇敢的探索。Bowlby曾把儿童跟依恋对象之间的纽带关系比喻为远征队和基地的关系,即纽带越牢靠,远征队就越能远离基地。这一角度把咨询师看成一个随时能够给来访者提供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依恋对象,把咨访关系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依恋关系。依恋理论源于客体关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心理动力学心理咨询体系对于咨访关系之作用机制的看法。概言之,这一理论认为咨访关系的作用在于:一方面,移情性的咨访关系使得来访者早期的依恋情况及来访者的内部工作模型得以在咨询中显现,从而为咨询提供依据并指示方向。另一方面,咨访关系中的依恋成分为来访者提供安全感的体验,可以增进对咨询师的信赖,并由此引起或促进不同方面的改变。
  归纳以上几种理论观点,可以把有关咨访关系作用机制的看法归纳为三种观点,分别为来访者中心观点、社会影响观点和心理动力学观点。
  在来访者中心理论看来,咨访关系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并借以降低来访者的防卫。但这不是对咨询师的防卫,而是对来访者自己的一些威胁性经验的防卫,使之可以在意识中符号化,并作社会性表达。另外,咨询师的同感理解还有助于来访者对威胁性经验的捕捉。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病理性态度的识别、处理和改变是来访者自己完成的。咨询所走的路线是从经验人手,进而找到与之相联系的信念或态度,最后才是态度的改变。在来访者中心理论看来,咨访关系和所谓助长条件(同感、真诚、积极关注)是有效治疗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因为没有这些条件,来访者自我防卫的解除、来访者对经验和感受的捕捉就无法顺利进行。按照这个理论,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分析、对其病理性态度和反应模式的识别和直接处理不是必要的,来访者自己能够完成这些事情。

 咨询心理学(第2版)(含光盘)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