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钞者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印钞者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12月20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655697
作者:徐瑾 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编辑推荐
《印钞者》,好看、有料的全球中央银行发展史,一窥数百年来的金融进化和危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印钞者》,立足于金融常识,探究金融的本质,更好地了解对我们无比重要的金融本身到底是什么。
《印钞者》通过一系列财经事件和人物,让我们穿梭于不同的时空,看文明的兴起衰落,各国的暗潮汹涌、实力交替。我们不仅要知道过去,还要了解过去。向后看,就是向前看。 
内容简介

《印钞者》立足于金融常识,通过一系列财经事件和人物,描绘了17世纪以来的中央银行和经济发展的交融互动。这种纵横交错离不开其滋生的土壤以及背景,从中亦可一窥金融历史的进化之旅,甚至国家文明兴衰失败的暗涌脉络。

在《印钞者》中,作者指出,金融危机是信用经济的固然产物,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一样难以回避。我们不是在面临一场危机,就是走在一场危机的路上。也正因为如此,了解你的对手是谁、它如何形成、如何作用于现实经济,在当下也无比重要。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资本在不同时空的置换交易背后,金融的本质在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这种人际合作秩序的拓展必然依赖经济的效率的提升,其背后伴随着人性百态,其中亢奋与胆怯也构成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

金融不断进化的过程,也催生了人类社会诸多变化,大到帝国兴衰,小到个人贫困。

而金融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催生现代纸币与中央银行,促使了前工业时代英国的崛起,现代金融市场的繁荣,以及奋斗期间的个体的财富荣誉;另一方面,这种提升鼓励冒险,其后果并非均匀分布,因此带来了现代时代的大萧条,甚至2008年金融危机,再到欧债危机,再到中国。

金融进化之中,“印钞者”中央银行是不可不谈的话题,从最早的瑞典央行到英格兰银行,再到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甚至中国央行,全球央行与金融危机的博弈与互动,某种意义上构成金融市场乃至社会制度的过去与现在。金融进化从国家到个人,其优点和短板都在体现。除了监管者与资本市场之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猫鼠游戏,更在于社会个体在经济博弈之外的调节与合作。


作者简介
徐瑾,青年经济学者,近年关注中国经济转型与金融史。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微信公号《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危机与转型》等,其中《凯恩斯的中国聚会》入选“2015*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
目  录
绪论 大历史中的货币之手

第一部分 18世纪:中央银行VS争霸欧洲/001

从帝国战争到英国突围/004
国王的最后一根稻草/008
让国家的归国家,国王的归国王/013
1720年:南海泡沫与约翰劳/017
从银行券到纸币/022

第二部分 19世纪:金融革命VS英国崛起/027

1825年危机:英国历史上的“钱荒”/030
金块辩论:货币主义VS凯恩斯主义/033
前  言
自 序

时间过得真快!21世纪转眼过去15年,中国经济成长经历又一轮波澜壮阔的宏观周期起落,目前正处于下行调整关键阶段。本书收录内容,部分是对近年宏观经济形势的零散评论,大部分是有关胡温主政时期10年宏调史的评论文章。这些文字记录了我对21世纪中国开放宏观经济成长运行的点滴观察思考,也体现了我愿意结合历史演变背景来分析探讨短期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习惯。
重视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研究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至少应有两点意义。一方面,21世纪初年中国经济超预期追赶的展开过程及其不同侧面表现,无论在深化拓宽对开放宏观经济重大问题学理认识方面,还是在对正确把握当代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驱动力量和现实机制上,都提供了很多鲜活重要的经验事实与素材。历史与逻辑具有统一性,认知当今经济变革大时代的内在规律与逻辑,应有历史演变的观察视角。
媒体评论
中央银行应该扮演经济繁荣的刹车角色,就像当派对进入高潮要取走大酒杯一样,免得玻璃碎片满地,一地鸡毛。但当金融恐慌气氛蔓延,流动性开始消失,中央银行应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美国前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
关于美联储措施会导致通胀风险的担忧,有“过度”的成分。外界有个迷思,认为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印钞票。我们不是在印钱,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广义货币供给并未大幅增加。我们是向各国买入财政部**来降低利率,以此刺激经济更快增长。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投资家乔治?索罗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从帝国战争到英国突围
金融离不开银行,现代银行是金融体系的动脉,其中流动着源源不断的金钱。回顾金融的本质,不得不谈银行。
中央银行大概是*重要也是*神秘的银行,中央银行家往往成为报纸头条主角或者阴谋论的核心。作为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曾经被冠之以“堡垒中的堡垒”,其诞生亦被视为当时*重要的金融革命,那么,这座“堡垒”是如何平地而起的呢?
今天谈起中央银行运作规范,往往言必及英格兰银行以及美联储如何如何,以至于《××战争》中大喝一声,你知道中央银行是私人银行么?不少人顿时傻眼,马上以为知道了惊天秘闻,随即对阴谋论之流五体投地。事实如何?历史犹如化石,永远是层层叠叠而就,真相总是比有的人想的单纯,也比另一部分人想的曲折。英格兰银行在17世纪诞生,其成立的主要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战争。
聪明不过希腊人,他们早就说战争是一切缘由之父,而一切战争的母体则是金钱,因此,战争比拼的不仅是军事实力,也是各国的融资能力。作为大陆强国的法国和海洋强国的英国,在欧洲历史上一直斗争不断。法国在西欧面积**,人口又是英国的三倍,这些因素在冷兵器时代都非常重要。而英国之所以能够持续应对甚至在18世纪打败法国,其背后离不开制度的作用,尤其是金融体系的支撑与财产权的保护。
国家竞争中,制度为什么如此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指出英国直到16世纪还没有什么成功“迹象”,他如此评价17世纪英国的窘迫境地:“法国的规模和西班牙的财政资源使这两个国家都成了欧洲的强国。尼德兰的效率达到了同样的目标。这三个国家都向英国提出了不断的挑战……英国必须寻找一个中间的领域。”
所谓“中间领域”,对于英国而言就是开拓新市场,建设新制度,使得原本在16世纪完全看不出冠军样的英国在18世纪领跑,成为一个“*有效率、发展*快”的国家。事实上,历史上欧洲的地理分割纵然使得各类冲突绵延不断,但也造就了不同的制度竞争以及国家演化,谁占优,就引来效仿;谁落后,就难免被淘汰。
依赖商业和贸易,英国面貌开始变化。按照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数据,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末,英国人口增长大概4倍,同期法国人口只增加了四分之一,英国人均寿命以及城市化也高于法国,伦敦人口增加了13倍,伦敦已经成为当时欧洲**的城市。

 印钞者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