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2:有种、有趣、有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罗辑思维2:有种、有趣、有料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5447371
作者:罗振宇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编辑推荐

包装说明:《罗辑思维2》一书采用线状书脊包装方式,该制作工艺更复杂,制作成本也更高,优点是更便于阅读。2013年入选中国美的书的《平如美棠》就是采用这样的包装方式。

有种、有趣、有料

首次收录罗胖每天微信60秒内容
互联网上更多人喜爱的知识性脱口秀
视频评论10万次,
优酷视频8000万人次观看,评分高达9.4分
170万微信用户
2.5万会员伴随成长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充满恐惧的时代,人类正处在工业社会向互联网社会的大转折中。史无前例的巨大不确定性笼罩在我们的头顶,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理在破灭,我们平稳的人生随时可能被颠覆。我们该如何这个陌生的明天。
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作者简介
罗振宇
   罗振宇,又称罗胖,一个每天在微信上坚持60秒的男人。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1973年1月生,安徽芜湖人,摩羯座。
  2012年底,罗振宇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

目  录
第一集 互联网时代如何读书·1
Part Ⅰ 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2
Part Ⅱ 读书的目的·9
Part Ⅲ 读书的心态·16
第二集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Part Ⅰ 嘘!别说岳飞不懂政治·24
Part Ⅱ 岳飞真的有那么神吗·29
Part Ⅲ 性格决定命运·31
Part Ⅳ 失去弹性的宋代政治·38
第三集 奸臣指南·41
Part Ⅰ 奸臣是稀缺品·42
Part Ⅱ 当奸臣的三个条件·48
Part Ⅲ 昏君的苦衷·54
第四集 击溃牛顿的钟表匠61
前  言
今天是周末,看到“罗辑思维”又要出书了,还邀请会员写个序。我从上学时作文就写得不好,也没有什么文采。经过思想斗争还是打开电脑开始打字。近一年来,每天都和罗辑思维相伴,我就说说它在我身边显现出来的影响力吧。我是八零后,在京拼搏十年,成功创立了几家公司,也算是丰衣足食。  
2013年初,我公司招聘的一名新员工到我办公室汇报工作,坐在沙发上我给他倒了一杯茶水聊天。过程中我听出他有很多观点的角度很新颖也很深刻,他上学的专业好像也和这些知识无关。追问下得知他在听“罗辑思维”,并在观看“罗辑思维”的优酷视频。  
于是,自那天起我也加了“罗辑思维”微信,收看优酷“罗辑思维”视频。一口气把原来没有看的六期全部看完了。深吸一口气,好家伙,这个罗胖确实有两把刷子。自此,我就成了忠实的听众和观众。在确定了罗辑思维能让我有很多收获之后,我发布消息,让全公司的同事们都开始听。逐渐发现听罗辑思维还有企业培训统一观点的作用。  
媒体评论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罗辑思维》是一张人生船票,通往自由的彼岸。—— 腾讯董事局主席 马化腾
《罗辑思维》是个很有意思的节目。我们平时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获取后怎样吸取营养呢?得到什么收益呢?《罗辑思维》常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让你受到启发。你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它眼界之开阔,思路之新颖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
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她的公民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应该具有与主流世界对话的能力。《罗辑思维》点滴传递的正是这种现代公民精神,而这种精神才是孕育“中国梦”的温床。 ——万科董事长 王石
《罗辑思维》是一个要跨越十年的互联网实验,它不仅仅是一个脱口秀,一个自媒体。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罗辑思维》寄托着我们对知识、对自由、对未来、对独立的向往,承载着我们对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公民社会的责任。 ——申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坍塌掉的知识金字塔
今天咱们说一点特没劲的事:读书。  
先说一个段子,据说有一年北大开了两门选修课,一门植物学,一门动物学。植物学老师比较鸡贼,上第一堂课时就做广告:我建议大家还是选植物学。为啥呢?你想校园里这么多花花草草,包括那些像花一样美丽的女孩子。约会的时候你能告诉她: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草,显得多有学问啊!你学动物学有啥用呢?总不能天天去动物园谈恋爱吧?你在动物园里追上的女孩子能是什么样的呢?此言一出,果然广告效果非常好,动物学选修课没有什么人,植物学这边倒是立马人满为患。  
这个场景生动地告诉我们,传统的知识构成和我们要面对的未来世界的知识构成有什么区别。原来“schole(sch00l的词源)”这个单词是休闲的意思,就是雅典城那帮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天天跟着苏格拉底在城里转悠闲聊。他们不是学习而是休闲。读书是人们吃饱喝足后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  
可是近代化以来,教育不再是这么回事儿了。教育已经变成人类一项沉重的知识负担。因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个门类的知识疯狂增长,知识变得越来越沉重,我们必须建立一个体系把这些知识给年轻人灌下去。  
在近代以前什么叫孩子?就是未成年的人,那时没有少年教育和儿童教育这些概念。但是随着现代化教育出现之后,我们就觉得孩子是一个罐,从小罐到大罐摆成一排,然后往里灌东西,越大灌的东西越多,越分门别类。所以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博士后这样一个非常漫长的金字塔阶梯,让一代代年轻人去攀爬。  
可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金字塔轰塌了,变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碎片。我们发现,现在获得知识没那么困难,干嘛非得一路往上爬呢?  清华的保安都可以上研究生了,一个叫当年明月的海关公务员也可以写出一本最受欢迎的明史,任何人都可以自学成才,而这些其实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知识重新回到悬疑和场景。  
什么是悬疑?要知道整个知识体系在建造的时候,都是按照问题去建造的。比如说原始人学数学,二以上的就算不清,一知道,二清楚,三就不清楚了,三以上的都叫三,古汉语中就用三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最开始的数学能够把计数这个事情弄清楚就行了。比如打了一头牛,两只羊,三头鹿,然后计个数。数学史上的每一个发明都是针对当时的具体的问题。可是到我们学数学的时候,老师从来不讲这些,只是拿一些方程、公式、定理让你去背。
书摘插画
插图

 罗辑思维2:有种、有趣、有料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