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社与乐户论集(上、下册)(全二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赛社与乐户论集(上、下册)(全二册)

  • 版 次:1
  • 页 数:全两册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6年12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4019916
作者:麻国钧,刘祯 主编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内容简介
基于赛社与乐户文化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戏曲学、音乐学、民俗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巨大价值,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长治市人民政府合力举办此次研讨会,从200#年开始酝酿,其间经过许多波折,最终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完整呈现出来。在长治潞城贾村组织的赛社礼仪与乐户表演,基本上展现了当地赛社在“文革”结束后恢复起来的面貌,全面展现下请、迎神、头赛、正赛、末赛、送神的全过程,同时吸纳了曾经在上党地区普遍流行的仪式、戏剧内容。会议的组委会在传统祭祀格局不变的前提下,将传统的六天赛期压缩在两天半举行,避免了重复排沓,尽量展现了赛社、乐户文化的精华内容,获得了与会学者的普遍好评。
此次会议的研讨基本上集中了国内外对于赛社与乐户的研究者,特别是大会组委会尽量突破学科局限,努力让学术视野走出戏曲、傩戏学界的范围,吸纳不同学科的学者对赛社与乐户的深层背景进行探索,例如在参会人员中,吸收民俗学、艺术史、杂技魔术史、人类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使大会研讨所涉问题的探索更趋深入。同时大会让赛社活动的表演者——乐户、阴阳师代表与学者面对面零距离交流,这种人类学意义的谈话研讨方式,增加了学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让长期不被重视的基层社会以特别的姿态走入学术视野,在更加宽容的擎术理解上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非物质特征,这正是此次大会在解读这一文化遗产时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目  录
上册
 民间奏社与古典戏剧研究
  供盏仪式考略
  献——在庙堂与草野间游弋
  祭礼与戏剧——上党祭赛的文化启示
  对宋元明清民间祭祀组织“社”与“会”的初步考棼
  山西寿阳爱社考述
  上党古赛仪典考菲
  上党古代礼乐仪式遗存和保护刍议
  山西方志赛文化初探——关于赛的踪迹与界别
  妆扮游艺中的“台阁”景观
  从“扎社火”到三汇“彩亭”
  浅谈上党赛社面具艺术风格
  旧京赛社一瞥——燕九承应戏《庆乐长春》中的赛社场景描写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上册
  民间奏社与古典戏剧研究
  供盏仪式考略
  一、宫廷供盏仪式的流变
宫廷供盏仪式长期传承在历代宫廷,并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供盏仪式在它出现之始,就与演出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其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与戏剧发生联系,甚至融为一体,形成一种中国古代独特的演出方式。这种演出方式流传千载,至今依然见其遗传的痕迹。本文将要讨论它的来龙去脉,并剖析其与演出艺术的关系。
供盏仪式是古代宫廷对神进行祭祀或在人主庆典时所必行的献酒、奉食程序之间,穿插各种演出的一种礼仪。时代不同,其称谓也不尽相同,日“献”,日“供盏”、“敬盏”、“酒行”,或简作“盏”、“爵”、“酒”等,其意思是一样的。它发端很早,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简到繁。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被组织进仪式中的演出艺术品种也在不断变化着,由乐、舞起,后有队舞、队戏、杂剧、院本乃至传奇散出的逐次编入,从而形成中国古代演艺史上一种奇特的演出形式。
后来由于某些特别的原因,供盏仪式由宫廷转入民间,并在民间长期地流传下来。或者正因为这样,它才有幸被保留得很长久;也因为它日后流行于野,并一直作为某些地方奉神的礼仪,这才使得那些在不同时代融入其中的戏剧样式同时被保留下来。……

 赛社与乐户论集(上、下册)(全二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