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 百年畅叙——南京艺术学院百年纪念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百年回眸 百年畅叙——南京艺术学院百年纪念文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5108426
作者:刘伟冬 主编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编辑推荐

     2012年的12月8日是南京艺术学院的百年华诞。为了庆祝学校的百岁生日,学校组织编写了《百年回眸 百人畅叙》(刘伟冬主编)这本纪念文集。本书邀请撰稿的对象阵容庞大,名流贤达,少长成集,共有百人之多,其中既有资深和知名校友,也有资深和知名教授,还有学校的老领导和现任领导以及其他相关人士,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或回忆,或叙述、或讲故事,或填词写诗,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深情地回忆过去,同时又满怀豪情地抒发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内容简介

     在喜迎南京艺术学院百年华诞之际,学校组织编写了《百年回眸 百人 畅叙》这本纪念文集。她像一支盛开的玫瑰,为百年校庆献上了一抹鲜红, 送上了一缕馨香。这些作者均是南艺的师生和校友,他们用真情实感书写的 文字,饱含着作者对百年南艺的追忆、感恩和祝福,读来是那样的亲切、朴 实和自然。《百年回眸 百人畅叙》不仅能引起同龄人经历上的共振,情感 上的共鸣,也能激起不同年龄段读者思绪上的“穿越”和思想上的认同,而 激起广大读者深度的感慨和深刻的思考。 本书由刘伟冬主编。

目  录
米如群 序
冯健亲 校区拓展纪事
马和顺 良师益友
保 彬 80年代南艺回眸
潘忠哲 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张 永 穷则思变
孙 瑜 记与杨焕照教授一次谈话想起的
王 琦 回忆上海美专的岁月
钱仁康 我读书时的上海美专
杨成寅 颜文棵先生
张嘉言 与海燕同志相处所受的教育和感受
王秉舟 并校、迁校、建院——记五十年代的三件大事
茅 原 蝴蝶效应实例
张道一 “放言纵论”的“刘郎”——纪念汝醴先生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2005年11月30日下午2点,小车载我驶入双门楼宾馆。车窗外,古典式小白楼映人我的眼帘,这是一幢民国时期的英国驻华领事楼。曾经无数次地 经过小白楼,今天忽然觉得它有一种别样的风情,是历史的痕迹透出了它的沧桑,或是曾经入驻者的地位凸显了它的贵族气,还是它就应该是历史的见 证?梳捋着对小白楼的思绪,我走进了楼旁的钟山厅。今天的小白楼、钟山 厅都将见证南艺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作为南京艺术学院的法定代表人,受全体师生的重托,即将履行我院长任期内极具纪念意义的一次 签字。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冯敏刚、省政府副省长王湛、副秘书长朱步楼以及 省教育厅、财政厅、南京市人民政府的负责人,兄弟院校的代表纷纷聚集到钟山厅,一起见证省委党校、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与南 京工程学院签订校区置换协议。“三校四方”的代表由谈判桌走向签字桌,实现了新时期下江苏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得与失的关系,现场代 表心情迥异,我以表面的淡定掩饰了胸中的波澜起伏,但握笔的手还是不由自主的将笔捏得很紧。当我郑重地在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当我热情的 与南京工程学院院长陈小虎同志握手互换协议文本时,我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园红线实实在在地向外延伸了一倍。此刻,我相信陈小虎 院长与我一样,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当中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实行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在宁高 校纷纷向外扩张校园,到城郊圈地,一个个新校区相继拔地而起。南艺则蜷缩在城内不到200亩地的校区中无声无息,但外部世界的精彩还是在校园内引起了涟漪。校区狭小、拥挤、嘈杂诱发了人们向外扩张的欲望,也逐渐形 成了校区拓展的“三个选向”:激情洋溢者竭立主张放弃城市,融入潮流,去郊外征地建新校区,从零开始构建新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性情中庸 者既留恋城市的氛围,又厌恶拥挤的空间,主张在城乡结合部兼并一所学校作为分校,穿梭于城乡之间,两种感觉兼顾;稳健求变者则根据艺术教育的 特点,认为城市的文化氛围是艺术专业学习不可或缺的环境要素,主张坚守阵地,就地拓展,不求大,但求精。这“三个选向”在学校领导班子中都有 代表人物,意见纵横交错,各执一词且都振振有词。我作为院长有自己的思想与倾向,也有一定的坚持与担当,同时,作为省政协副主席,我有一定的 人脉与运作空间。我希望经过努力争取做到校区就地拓展,以营造南艺事业发展的最佳教学空间。 时任学校党委书记的文晓明同志,是一位谋略与胆略同时具备的领导者。他在认真听取各种意见后作出一个十分民主的决策,在中层干部层面上就 校区拓展的“三个选向”进行“公决”。结果形成了一个排序:第一选向是坚守阵地,就地拓展;第二选向是兼并某学校,实行城乡结合;第三选向是 放弃城市,重新圈地进人大学城。晓明同志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放弃任何一种选择,而是按“民意”排序,在有效时间内按排序向前推进,即通过努 力争取实施第一选向,如无法实现再按第二选向推进,第二选向有困难再按第三选向推进。总之,校区拓展势在必行,只是结果不同而已。一场各执一 词的校区拓展争论终于达成了共识。学校党委在关键时刻、重大事件的把控上显示了坚强的领导能力,为学校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我作为民主党派人士 ,在共产党领导下担任一校之长,与晓明同志真正做到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在校区就地拓展的认知上我与晓明同志完全一致,我们多次研究了校区就 地拓展的工作思路,并借我在省政协兼职的有利条件,向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进行游说,为就地拓展校区展开实质性的工作。 机会总是眷顾有备而来的弄潮人。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用很少投入办了很大教育的一场革命, 但发展与需求、质量与数量的矛盾日趋突出。国家教育部决定自2003年起对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全面评估,要求江苏第一批接受评估不得少 于两所高校。可能是出于对评估结果的担忧,除南京师范大学外,没有其他高校愿意接受第一批评估,于是,教育厅选择了不常在视域之内的南艺。作 为省内唯一的艺术院校,既没有可比性,评估结果也不会影响其他高校,这或许是厅领导选择南艺作为首批评估的战术考量。 P5-7

 百年回眸 百年畅叙——南京艺术学院百年纪念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