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全集(全20卷,精装)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 中国设计全集(全20卷,精装)

  • 版 次:1
  • 页 数:全二十册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12月01日
  • 开 本:1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0090346
作者:王琥 等主编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编辑推荐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图书项目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
  国内**部体系完整、容量大、注重学术性的中国设计史学专著
  中国设计文化大型丛书:反映中国古代、近代的设计史实
  历时8年,汇集国内设计学术研究领域**秀的上百位专家学者研究成果,
  二十卷六大类主题诠释民族集体智慧,填补中国设计史学空白
  首创 “图解文论”法,对中国设计史3000个经典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绘图和文字解读
  值得设计工作者、爱好者研究和收藏的中国设计宝典

 
内容简介

  《中国设计全集》共二十卷,以中国社会数千年设计事物为载体,从时间上涵盖了华夏民族从新石器时期到民国时期的8000年文明发展历史。本套书系根据中国设计史的具体特点和现代设计学的新观念,采用了直接切入主题的方法进行分类:建筑类编(4卷)、服饰类编(4卷)、餐饮类编(3卷)、工具类编(3卷)、用具类编(3卷)、文具类编(3卷),囊括了中国历史上3000个经典设计案例和约18000幅图(每卷一百五十个案例),涉及了与中国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填补了中国设计史学的空白。
  本套书系首创“图解文论”法,应用当代世界通行的现代设计学标准,对每一件经典案例的四大设计要素(功能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形态设计)进行详细的剖析绘图和文字解读。
  《中国设计全集》是国内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学科首次集体性合作研究成果,汇集了国内设计学术研究领域的*秀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历时8年, 是国内首创以设计学为主,结合考古学、民俗学、机械学、图像学、艺术学、符号学等综合学科分析手法,来展开对中国设计史上所有经典案例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无论在编撰规模、研究深度,还是学术高度等方面,均为国内学术界之首创。其权威性、前沿性、创新性,唯一性,以及规模的宏大都在中国设计学术研究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作者简介

   《中国设计全集》(20卷)是全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学科首次集体性合作的研究成果,编撰团队包括国内22所高等院校的近千名主要编撰人员,汇集了国内设计学术研究领域的*秀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其中含博士后导师3名、博士生导师7名、教授16名、副教授21名及院级行政领导15名;编撰团队主要成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占90%以上。本书系前期准备工作为8年,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考察和现场调研;遍访全国23个省市、近百家省级以上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拍摄、采集了逾60000张图片、2000小时影像资料和500小时以上的录音资料;编纂了逾1000万字的《资料汇编》、逾130万字的《主编笔记》,是国内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学科首次集体性合作研究成果。

  总主编:
  王琥(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杭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尚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家。
  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新美术》主编。

目  录
中国设计全集卷1 建筑类编. 人居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2 建筑类编. 城垣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3 建筑类编. 装饰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4 建筑类编. 家具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5 服饰类编. 衣裳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6 服饰类编. 冠履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7 服饰类编. 配饰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8 服饰类编. 容妆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9 餐饮类编. 食具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10 餐饮类编. 饮具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11 餐饮类编. 厨具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12 工具类编. 生产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13 工具类编. 计量篇
中国设计全集卷14 工具类编. 武备篇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设计的文化力量
刘伟冬
近现代设计的概念,最早应该成形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但因造物行为而产生的设计事物和审美思想,古已有之;如同其他很多事物一样,尽管彼时各种造物行为的叫法前后不同,却殊途同归,成为人类社会最本质的文明内涵。
中文中的“设计”一词虽跟“美术”、“工艺”、“雕塑”、“版画”等名词一样,都源自于日文,其使用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百年,但这绝非意味着中国人的“设计”才有一百年的历史。就“设计”的本质而言,它在中国造物活动的发展历史中至少存在有五千年之久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宏观上来看,中国人的设计智慧主要包含着“文化精神”和“造物技术”两大部分。所谓“文化精神”,是指人造物品中蕴含的关于“适人意识”和“审美取向”的抽象概念和共识标准;所谓“造物技术”,则指人造物品从创意构思到产生实现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和具体方法。中国人的设计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反映了我们民族在造物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特征—我们把这种独有造物行为中的文化特征所包含的民族情结、国家意识、技术主张、艺术立场,归纳为中国设计的文化传统。
正如“文化”从来不是“文化人”的独有行为一样,“设计”也并不是“设计师”独有的行为。所有设计行为的动机、目的、利益,全部产生于人(包括设计者和设计消费者)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具体需求,与此同时,设计行为本身又会反过来深刻地影响人(包括设计者和设计消费者)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它们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设计的文化成分和价值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行为对人(包括设计者和设计消费者)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正面影响和改良作用。当然,这里的“人”,是指“文化”了的人,其“文化”的程度绝不是能以会认多少字、会背几首诗来衡量。“文”,就是“人”,是人在心理上、生理上有别于其他生物独有的文明行为;“文化”,就是“人化”,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后,通过各种有形无形的媒介物对他人生产与生活状态所发生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设计事物的文化含量,完全取决于这个设计行为自身对人的生存状态所产生的作用大小和影响程度。离开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设计文化”这个概念。至于设计事物具体的“传统文化价值”,那就要看这件设计事物在“特定时空”内的影响和作用而定了。之所以我们认为中国设计传统是具有很高文化含量的本民族精神文脉,正因为自新石器时代大农耕形成开始起,中国传统设计就一直是我们民族造物文明最主要的应用实体与承载方式,是中国人最凸显的文化特征。

 中国设计全集(全20卷,精装)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